谷歌甲骨文专利战 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导读:甲骨文控告 Google 侵权诉讼战正式开打,若谷歌败诉,除了将支付 10 多亿美元的赔偿金,还会影响 Android 手机价格及供货。Android 市场的不稳定,也不是甲骨文所愿意看到的,他们只是希望让 Android 和 Java 系统更加相合兼容。那么,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专利战火蔓延

硅谷大老间互掀恶意专利战火时有所闻,但此次的战争影响不容忽视。甲骨文宣称,谷歌的 Android 系统侵犯其 Java 软件拥有的两项专利和几项版权。Java 是无所不在的程序设计语言,举凡行动电话和网站都可见它的身影。

尽管 Android 和 Java 都是开放原始码平台,而 Google 和甲骨文通常不会向使用者收费,但两者的授权条款均复杂精细。打造 Java 的 Sun 公司将 Java 发展成开放原始码软件时,仍在行动版本上留有重大限制。而 Sun 公司在 2010 年由甲骨文并购。

运用 Java 行动平台建构软件的公司,通常会付费取得授权。而 Google 利用复杂的权宜方案,实质上打造出自家版本,借以规避这些授权费用和诸多限制。

甲骨文大喊不公,并一状告上法院。早在甲骨文收购 Sun 公司时,有些人便预料会有如此进展。

Java 成争斗焦点

提告当天,最初参与打造 Java 的软件工程师 James Gosling 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说:“「Sun 公司和甲骨文召开整合会议时,我们被狂问 Sun 公司和 Google 间的专利状况,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律师团眼睛都亮了起来。”

甲骨文控告 Google 侵权案 17 日开庭,两公司 CEO 都亲自上阵,在法庭上唇枪舌战,各抒己见,火药味十足。

Google CEO Larry Page 在审判快结束时,对陪审团作证约 20 分钟,最后其表示:“我认为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

甲骨文 CEO Larry Ellison 则在证人席上指出:“某些软件开放原始码,并不代表你就能拿去为所欲为。”

Ellison 否认曾经接洽 Google 一起打造智能型手机软件,并表示智能型手机是他曾经有过的“坏主意”,“我们本来想用 Java FX 打造智能型手机,再向 Verizon 等行动电话服务供应商收费。”

“圣荷西信使新闻(San Jose Mercury News)”报导,Ellison 还作证说:“如果大家都能抄袭我们的软件、制作廉价仿冒品,我们的工程就无法得到报酬,也无从进行现在所作的投资。”

Google 律师指称,甲骨文放弃打造自有品牌智能型手机之后,就想利用 Google 的成功。Google 委任律师 Robert Van Nest 表示,比起保护智能财产权,甲骨文更想从 Android 的成功中捞一笔。他说:“Android 的利润,他们也想分一杯羹。”

谁是最后的赢家

若甲骨文打赢这场诉讼战争,对全球市场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许更开心并不是甲骨文。

或可迫使 Google 赔偿数千万美元专利费,未来相关使用费用,更可能额外带来数亿美元开销。就目前看来,赔偿金显然不是甲骨文的主要目的,公司也并不希望扼杀 Android 系统,但要迫使 Google 照着它的规则走,且让 Android 和 Java 系统更加相合兼容。

对谷歌来说,真的输不起,谷歌败诉后,它就需要购买甲骨文的许可证或者极大地修改其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Java 是 Android 运行的一个关键方式。没有 Java,谷歌可能会重头开始建立自己的移动平台。 因此,谷歌除了将支付 10 多亿美元的赔偿金,甚至会影响 Android 手机的价格和供货。

Android 现在最大的竞争者是苹果。虽然苹果不会受到这个案子审理的直接影响,一旦谷歌败诉,苹果会从中受益。开发者必须重建自己的应用,Android 厂商将受到攻击。甚至 Android 生态系统将直接陷入恐惧、不确定性和疑虑之中。苹果的产品会一直在货架上并且继续提高市场份额。

然而综合分析,微软将是甲骨文胜诉的最大受益者。如果 Android 生态系统对于厂商是有问题的,厂商将争先恐后地采用 Windows Phone 7 以保证继续销售自己的手机。对于 Java 裁决不满的开发者也将随后采用 Windows Phone 7。微软也许比任何其它第三方厂商都更愿意看到甲骨文在这个案子中战胜谷歌。

分析称苹果股价将大跌 投资者需重视五大事项

北京时间4月24日消息,路透社专栏作家约翰·瓦西克(John Wasik)周一发表评论文章称,虽然短期内苹果股价可能表现非常良好甚至超出市场预期,但着眼于长期发展,投资者需重视仅持有一家股票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原因是无数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那些表现极佳的股票最终都无法避免走上暴跌之路。瓦西克还列举了苹果投资者需重视的五大事顶。

以下为瓦西克文章摘要:

苹果将于本周二发布其2012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一些分析师此前预计,苹果股价将会突破1000美元大关,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我既无法预测苹果股价走 势,也不了解该公司的秘密产品线情况。但我个人的推测是,尽管该公司最近市场表现十分强劲,但苹果终将从它当前所高挂的那棵大树上掉落下来。

最令我感到担心的是,投资者当前对苹果股票的追捧热情,与华尔街以往看好其他股票过程中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对仅持有一只股票将带来的潜在风险视而不见。当那 些“明星”股票受到投资者冷落后,此类股价都会暴跌,且这种现象通常是在公司业绩仍保持强劲势态时而出现。以下是苹果投资者值得重视的五大事项:

1、股价暴跌

一家公司股价表现由盛到衰的轨迹往往如此:首先,一家富有“传奇”经历的公司被认定为非常了不起,然后成为各种商业杂志的封面故事;随后是市场预期提高,公司股价涨至极高水平;最后是其股价暴跌。过去十多年期间,英特尔、思科和微软等科技公司都曾有过此种经历。虽然一些分析师依然认为苹果价值被低估,并认为其股价仍有上涨潜力,但这种预测未必总会变成现实,且此类预测并无法消除各种市场风险因素。

2、黯然离去

1999年期间,通用电气(GE)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占据了美国各大商业报刊的头条,当时他被《财富》杂志誉为“世纪经理人”。在韦尔奇的领导下,通用电气收入从1981年的280亿美元猛增至2000年的1300亿美元。

尽 管通用电气创建了从金融服务到家用电器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但在21世纪到来以前,该公司逐步淡出了投资者视线,其股价缩水一半以上。时至今日,通用电气 股价仅为19美元左右。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企业管理层不力,还是投资者兴趣转移到其他明星企业而导致了这种现象?那么在后乔布斯时代,苹果又将何去何 从?

3、乌龟生存法则

诺基亚、RIM和摩托罗拉等以往“必须拥有”的手机巨头吗?一家公司的技术越引人注目,其股价波动性也就越强。1972年所谓的“超强50企业”占据了各大商业杂志页面,这些企业中就包括施乐(Xerox)和宝丽来(Polaroid)。

 

在经过技术转型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熊市的“洗礼”后,在那个时代表现极佳的企业中,有哪些最终能够生存下来且表现良好?在1972年企业发展到达顶峰 后,仅消费品牌和医药公司的市场表现最佳,其中包括吉列(Gillette,2005年被宝洁收购)、可口可乐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会经常提起施乐和宝丽来?

4、毒苹果滋味

无论是市场业绩不佳,或是产品开发不对路,亦或是其产品未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苹果今后都不可避免地将受到“虫子”的侵害。鉴于苹果已是标准普尔500 指数最大成分股之一,因此从北京到波士顿的投资者都会密切关注该公司股价变化。市场预期是苹果股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但这种推动因素也可以一夜之间消失殆 尽。

5、悬崖峭壁

由于苹果市值庞大(约高于瑞士2011年GDP总额),苹果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大量消费者关注。那么购入苹果股票的投资者数量如此众多,是否就意味着其市场风险较小?答案恰恰相反。因为苹果同样面临着诸多市场挑战和风险,一旦市场风向发生逆转,苹果股价就会下跌。

请别将我对苹果股价的看法视为“酸葡萄”心理。从短期内看,苹果股价或许将表现良好甚至超过市场预期,但我对于“孤注一掷”的投资行为一直心存警惕。投资者 在购入不同公司股票过程中,应该对相应企业的市场表现和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思考和分析,而那种认为购入明星股票后便“一劳永逸”的想法最终会让投资者大受 其害。

文/腾讯科技

[多图]“浏览器大战”状况如何?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研究当前的“浏览器大战”状况,现在世界各地各种网页浏览器的受欢迎程度如何?正如你看到的,在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方面,也有显着的区域差异。下面是最近最新的数据,反映了4月前三周的网络使用的情况。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0501110227891.jpg

概述:
IE完全占据浏览器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微软的浏览器仍然有大块市场,但在某些地区的情况让人堪忧,它已经失去了其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领先优势,而在北美和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亚)仍然很有看头。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0711834440967.png
如上图所示,IE,Firefox和Chrome毫无疑问成为“浏览器三大头”。

现在,让我们深入更详细数据…

北美地区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北美是唯一一个IE浏览器的使用真正占大幅度主导地位的地区。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也是大洋洲最强的市场之一。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0821616058091.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1032043686569.jpg

南美地区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如下图所示,南美喜欢使用谷歌,而Chrome成为第二个最常用的浏览器版本,比IE 8多了3倍。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134757369796.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155773712035.jpg

欧洲地区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欧洲是最均匀的浏览器战场,使用IE,Chrome和Firefox的比例几乎相等。 Chrome和IE浏览器的使用并驾齐驱,而Firefox仅以微小的差距获胜。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176215524933.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1971806829304.jpg

非洲地区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非洲显然​​比世界上的任何地区都更加接受Mozilla网页浏览器,Firefox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2181914305312.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239738361537.jpg

亚洲地区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IE浏览器在亚洲失去了其领先地位,而Chrome的使用率却一直在增加。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2510589650965.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27111107041589.jpg

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浏览器使用情况:
在大洋洲,IE浏览器仍然是处于领先地位。而Safari的威力也不可小觑,部分原因要归功于iPad。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291227275465.jpg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20424/08273113568958775.jpg

全球浏览器的使用情况:
     谷歌一直保持其Chrome的更新战略非常成功,最新的Chrome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浏览器版本。微软的IE以完全相反的做法,得到了完全相反的待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iPad的Safari浏览器已经成功跃入排名前10位的名单。苹果的平板电脑在大批量地销售,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已经成为iPad最具影响力的市场。

结论:
由目前的趋势来看,Chrome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浏览器。而Firefox的未来也不可预期。

软件测试不是一个功能

今天在工作中我对一个同事说,PyDev 2.5.0 现在对TDD(测试驱动开发)提供了很酷的支持了。我并不是一个对TDD很痴迷的倡导者,对其它事物也一样,但仍不免激起了一场讨论。这个家伙,让我们暂叫他约翰,说:“在开发一个功能时TDD可以节省开发的时间,但有时候一个功能需求,要求的是如此的紧急,我们要尽可能快的交付这个功能,软件测试放在以后再说。”

诸如这样的话让我欲哭无泪。

我极力解释说,没有测试,发布的代码会存在不可想象的风险。就像这个功能非常的重要一样,你的产品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在使用Python语言时,很少有问题会在编译期显示出来(一个简单的书写错误就会导致运行期的一个AttributeError,甚至更遭)。我认为这种风险过高而不可接受。约翰回复说也许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否值得冒这样的风险,这种权利把握在项目经理手里。如果你使用TDD,实际上你是剥夺了他认为可以“放弃软件测试以后在说”的权利。“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逻辑观念,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不错,老板有权利决定是否需要测试我的程序,但是…他应该这样吗?一个建筑工人被告知先把砖块码起来,灰泥以后再补,这样合理吗?

软件开发如砌砖墙

在我读过的书本中显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功能。它不是一个由客户提出来的需求。它不是”最好测一下“。

它是一个软件的任何一段代码的固有组成。

不错,你可以开发出不经测试的软件。它甚至可以运行,就像是摞起来的砖块看起来也是一堵墙。但如果遇到大一点的风,它有可能就会砸到某人的头上。

你会对持这样观点的人做怎样的回复?

[本文英文原文链接:Testing is not a Feature ]

库克入选时代杂志2012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苹果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IT 产品品牌之一,相信大家也不会多作怀疑,还记得前 苹果 CEO 兼创办人 Steve Jobs 就在 2010 年 4 月 12 日登上过《Times Magazine(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而在约2 年后,现任的 苹果 CEO Tim Cook 也光荣入选 2012 年全球 100 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而小编翻查整个获奖名单,IT类的消费性产品品牌负责人今年就只有 Tim Cook 当选,可见苹果的魅力确实大!

Tim Cook 苹果CEO Tim Cook 入选时代杂志2012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至于得奖原因,时代杂志表示Tim Cook 作为著名的 苹果 CEO 兼创办人 Steve Jobs 的后继者,他承继了 苹果 固有兼深层次的公司文化,并带领这间全球最具价值及创意的公司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而在整个接班过程中,以及及后推行一连串的主要公司政策,也是十分畅顺及具智慧。此外,在 苹果 公司内的每一处地方(有形或无形),也能看得出他的领导能力。他在2010 年时于 Auburn University 演讲中说出林肯总统的一句格言:「我会好好预备,总有一天我的机会就会降临。(I will prepare, and someday my chance will come.)」完全将他的个人操守或处事手法及态度完全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