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苹果的产品每天都有上百万人在使用,而在苹果工作你可能正开启一项革命。但是根据LinkedIn上的数据统计,苹果这些年仍然流出了上千的人才。那么这些离开苹果的牛人们到底去了哪些公司呢,结果可能让你有点意外。
- 排在第一位的是思科,有329位苹果员工跳槽到这个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
 

- 作为两个争夺智能手机领域主导地位的苹果和Google,如今可以说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毫无疑问,Google的魅力不可小觑,仍然是很多人才向往的地方,共计有315位苹果员工加入了Google。而据说Google CEO佩奇有专门针对苹果人才的吸引计划。
 

- 作为苹果很多年的死对头,微软也吸引了大批苹果人才。微软拥有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而且正花巨资打造自己的手机系统Windows Phone。总共有300位前苹果员工加入了微软。
 

- 正经历战略转型的惠普也吸引了不少苹果员工,大约有216位苹果前员工现在在惠普。
 

- 在独具个性的CEO Larry Ellison的带领下,甲骨文(Oracle)成为一家与IBM很相像的企业级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Larry Ellison知道如何吸引苹果的人才为自己公司效力,大约有163位前苹果员工目前工作于甲骨文(Oracle)。
 

- 同样正经历转型的戴尔(Dell)也是很多苹果人的去向之选,大约有157位苹果前员工在Dell。
 

- 作为多媒体技术与创意软件领域的巨头,Adobe对富于设计的苹果人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有大约154位前苹果员工加入了Adobe。
 

- 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这家百年老店仍然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之地,目前有130位前苹果员工加入了IBM。
 

- 作为全球桌面到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很多人可能对VMWare不是很熟悉,不过它也吸引了118位前苹果员工加入。
 

- 社交领域的领导者Facebook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估值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虽然看起来这和苹果的主业没什么关系,但是仍然吸引了73位苹果人加入,不知在IPO创造的大批百万富翁中会有多少位前苹果人。
 

- 作为伴随Facebook崛起的社交游戏领域大佬,Zynga这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也吸引了17位苹果人加入。
 

从以上苹果员工的流向可以看出,作为现在最火热的企业,其输出的员工也成为其它公司的热门之选。而这些领域的广泛性让我们看到,人才在哪里都是人才。而苹果人跨领域的才能更让我们看到,它不仅设计着受到大众喜欢的产品,更培育出了受到各个领域公司争抢的人才,也许这比其产品受到的热捧光芒更耀眼。
文章来自36氪
			
  智能手机带给了我们三种交流上的幻觉:一,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关心的事情,因此在现实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躲进另一个世界;二,我们觉得自己的声音可以完全的传达出去,不会有任何阻碍;三,我们得到了一种承诺,即我们可以和朋友们在网上一直保持联络。而实际上,我们现在越来越迫切地要升级自己的手机,不停地刷微博校内找存在感,强迫似的看手机,觉得有电话或者短信,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比没有手机的时候更孤独。  Turkle认为,人们使用各种通讯方式取代面对面交流,社交网络已经扭转了传统的通讯流程。以前的人是有了感情于是进行交流,而现在人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感情而进行交流。说白了就是以前的人饿了,于是就去找饭吃,而现在的人为了吃饭而迫使自己感到饥饿。久而久之这种“饥饿感”成了习惯,于是我们一天不使用通讯设备就浑身不舒服。  这种事情其实很可怕,它使得我们成为了彼此的情感拐棍,网瘾逐渐演变成精神毒品,我们沉迷其中而逐渐脱离现实世界。我们将网络联系当成了生活的常态,而拒绝面对面的交流。智能手机只是其中一种工具罢了。  过度的交流还会造成人们没有时间面对自己,以至于当不得不独处时,无法习惯或者忍耐这种生活。人类确实是群居生物,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都离不开“他人”,无论衣食住行还是医疗教育国防都是这样。幼年的人们依赖成年人,成年人之间则互相依赖。  我们的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都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生活的。而现在的我们却把这种事情当成稀缺资源。人应该是这样的生物:即使没有任何的社交,也能知道自己是谁。能够面对自己,这是每一个人的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