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bian“猝死”!

虽然诺基亚已经多次表明将会放弃Symbian,但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动作会如此的快。今天凌晨,诺基亚意大利的相关人士透露称,Symbian的生命将会被提前结束。该人士透露一些Symbian未来的消息,诺基亚808上市后搭载的系统为Symbian Belle FP1,而诺基亚很快将为其提供Symbian Belle FP2的更新,之后该平台就不会再获得任何更新了。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诺基亚最迟今年年底就要停止对Symbian的更新。这个消息听起来的确有点突然,因为不少消息都称,他们2014年才会完全放弃该平台。

此前曝光的路线图显示,Belle之后分别是Carla和Donna,而Donna除了支持720p屏幕外,还搭载双核处理器。

Symbian“猝死”!
从目前情况来看,诺基亚808将会是Symbian的最后一款旗舰机型了。

 

文/驱动之家

甲骨文输官司 陪审团判定谷歌未侵犯其专利

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消息,就甲骨文指控谷歌侵犯其专利案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地区法庭陪审团周三作出一致判决,称谷歌并未侵犯美国专利号为RE38,104的一项专利以及美国专利号为6,061,520的另一项专利。甲骨文此前就前一项专利向谷歌发起六项索赔指控,就后一项专利发起两项指控。

这项判决标志着这项审判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宣告结束,这个阶段集中致力于专利侵权相关的索赔请求。本案的结案陈词已在上周作出。在这个阶段完成以后,这项审判程序将转入索赔阶段。在陪审团作出判决以后,北加利福尼亚州地区法庭的主审法官威廉·阿尔苏普(William Alsup)解散了陪审团,并指出这是他所参与的维持时间最长的民事诉讼。

今天(5月24日)审判程序的开头与本周早些时候的程序相似,陪审团首先就一项甲骨文专利提出了一个技术问题。陪审团特别想知道的是,美国专利号为6,061,520的专利中“代码的模拟执行”这一词汇的法律阐释,这项专利是甲骨文在原始诉讼中所提出的7项专利之一,这些专利的内容与“解决已生成代码中数据参考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有关。

阿尔苏普要求甲骨文顾问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后者随后请求与谷歌法律团队展开5分钟的私下讨论来敲定答案。这是陪审团就甲骨文专利中的语言复杂性提出的最新问题,本周早些时候陪审团也曾就美国专利号为RE38,104的甲骨文专利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技术问题,

甲骨文在2010年对谷歌提出起诉,称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侵犯了甲骨文的一项Java专利,这项专利是甲骨文通过收购Sun的交易而获得的。谷歌则作出回应称,Android团队在这项诉讼以前并不知道Sun的专利,并指出其Android操作系统是免费使用的。这项审判程序将因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而暂停进行,随后在下周二重新启动。

Google发言人也兴奋的宣布了此事:

今天陪审团判决Android没有侵犯Oracle的专利,这不仅仅对Google,也对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是一大胜利。

移动开发者使用广告平台的13个技巧

移动应用目前通过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获得利润,其中因为庞大的流量而吸引了许多广告商投入,如何使用广告平台将应用流量价值最大化也是众多开发者关心的话题。本文中AdMob将介绍使用移动广告平台的13技巧。

5月23日下午在深圳, Google 举办的合作伙伴日活动中,Google AdMob就如何将移动应用流量价值最大化进行和与会的开发者进行了探讨。小编将讨论内容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其中谈到的广告平台使用技巧能对开发者们有所帮助。

 

1,  产品设计初期即考虑广告位的设置。现在的广告平台投放广告面积多采用320*50尺寸,也有采用自动适应屏幕的广告但高度都是50d,提前设计会使得广告与产品画面更和谐,降低用户反感度。

2,  广告放在屏幕下边点击率比上方更高。众多测试证明,广告位放在屏幕下端更方便用户单手操作进进行点击,可提升15%左右。

3,  弹出窗口静态页面比动态效果更好。静态页面能有充分时长让用户了解广告信息,并起到休息和放松作用,引导用户保持平静心态。

4,  改变文字广告,文字和背景的颜色。对于应用过程中,广告投送一般都在用户的余光范围,显眼的颜色更容易吸引用户关注。

5,  游戏关卡时间不宜过长。适当缩短每关游戏时间,让用户游戏时间安排更灵活,增加用户粘性;增加关卡数会提供更多广告出现机会。

6,  设置合适的刷新频率。一般应用刷新率在30-60秒为佳,动作游戏最好低于30秒以下,频率过低,广告数量受影响,频率太高会影响广告点击率。

7,  勿将广告收入依仗于恶点击。依仗恶点击提升广告点击率,除了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缩短应用寿命,也会受到广告主的投诉,引起封号。而平台如果纵容恶点击,会损害广告主利益,增长开发者投机风气,影响平台日后的发展。

8,  广告投放尽量不要影响用户交互。对于用户在进行一般互动的过程中有意查看的任何区域,不得通过放置广告来进行遮挡或隐藏。可以巧妙运用暂停/过关等时机投放。

9,  点击率控制。误点率最高可以做到25%,一般应用点击率最好不要超过2%,而游戏的点击率最好保持在0.5%左右,不然可能因为异常点击受到广告主投诉而封号。

10,应用App热图概念。根据应用的操作情况在用户注意力集中区域设置适当广告能提升1倍的点击率。

11,巧妙展示自家广告。自家广告最好不要占用广告平台的位置,可在其他的位置采用弹出窗等方式更有效地推广自家新应用,广告收入不耽误。

12,利用弹窗在当前游戏结束时推广新应用,转换率更高。游戏结束时,用户可能会有更换游戏的心态出现,如果此时弹出新应用推荐,点击的概率更高。

13,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抓住用户,广告投放才更有价值,不要将广告投放和用户本末倒置。

现在手机广告平台除了AdMob外国内也有不少选择,如Adwo、Madhouse、架势无线、易传媒、有米广告和手使客等,每个平台的价格的广告 投放标准都不一样。开发者在选择时除了提成比例外,也需要根据应用品质以及市场定位进行多方位的参考,才能将应用流量价值最大化。

最后AdMob还建议开发者将应用ID分开,以便于分析广告数据,例如可以从广告点击的来源地分析不同地区的应用受欢迎程度来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程度的产品推广。但收入账号最好不要分的过多,否则可能影响收款。

文/雷锋网

TCL 发布首款双核手机 性价比超小米

5月24日消息,TCL通讯今天宣布推出首款双核旗舰手机“臻智”S900,零售价1999元。TCL通讯高级副总裁黄万全表示,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今年4月出货量约981万部,占比超过50.8%,智能手机今天也不再是趋势,而真正成为主流产品。

TCL双核智能机 S900或成2012最大黑马

TCL双核智能机 S900或成2012最大黑马

      TCL S900手机使用了德州仪器1.5G双核A9处理器、4.5英寸HD高清触摸屏,搭载了Android 4.0操作系统,支持720P高清视频。黄万全表示,Android系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比已超过80%,并加强了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方面与国际 品牌进行抗衡。

根据赛诺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真正爆发于去年中期,全年出货超过7800万部,预计今年将达到1.61亿部,明年将超过2.2亿部。

黄万全认为,随着国产手机厂商崛起,高端产品与品牌建设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S900手机是TCL推出的首款双核高端智能手机,售价1999元,通过苏宁首发进入全国销售,性价比与渠道销售全面超过小米手机。


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涉水”智能手机行业,并大多将“中低价位双核手机”作为主打要素。如华为与360推出双核手机,百度选择与中兴、长虹合作,网易与盛大近日也宣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黄万全对此表示,通信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智能手机门槛在降低,手机叠代速度加快。手机终端与互联网的 合作,已经从去年的“朋友”发展到今年的“婚姻”关系,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事,有利于更多选择。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制造业,黄万全表示,这种现 象还需要时间进行观察。

文/搜狐IT

微软11月份将发布iPad和Android版Office

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BGR周三(5月23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办公套件Office将于今年11月发布基于苹果iPad和Android操作系统版本。

BRG援引“可靠消息人士”的言论报道称,微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完整的iPad版Office套件,这种应用的加载屏幕显示“iOS版Office”(Office
for iOS),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套件也可兼容iPhone和iPod Touch。

报道还称,Android版Office套件也将在11月份与iOS版一起推出。有关这个软件的其他细节仍属未知,如价格或特性等。

去年11月首次有消息称,微软正在开发iOS版Office套件。消息还称,微软计划为苹果数字经销渠道Mac App Store发布更新版的Mac版Office。今年2月,有关iPad版Office的传言再次浮出水面,当时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报道称,iPad版Office即将推出。但微软迅速地对这篇报道及其所附图片作出回应,称其为“基于不准确的传言和猜测”。

今年2月份就有报道称,iPad版Office“很快”就会提交给苹果进行审查,暗示这款软件很快就会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但自那以来,一直都没有iPad版Office的相关传言浮出水面。

报道还称,iPad版Office用户可本地或在线制作和编辑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件。但目前还不确定微软是否会支持其他Office应用,如Outlook或Communicator等。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为苹果iOS平台开发了众多软件,如电子记事本OneNote、必应(Bing)、在线云服务SkyDrive、My Xbox Live和游戏Kinectimal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