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苹果市值超微软戴尔谷歌惠普Facebook之和

苹果公司的市值竟然超过了微软、戴尔、谷歌、惠普、Facebook五家科技巨头公司的市值之和,这合理吗?根 据Marketwatch的数据,按周二(8月22日)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AAPL)目前市值约为6235.2亿美元,微软(MSFT)市值约为 2577.1亿美元,谷歌(GOOG)市值约为2223.5亿美元,Facebook(FB)约为410.5亿美元,惠普(HPQ)约为396.1亿美 元,戴尔(DELL)市值约为220.5亿美元。后五家公司当前总和为5827.7亿美元。

图1、苹果市值2012年8月超过了微软、戴尔、惠普、谷歌、FB五家之和
图1、苹果市值2012年8月份已超过了微软、戴尔、惠普、谷歌、FB五家之和

 

如此算来,苹果的市值的确已经超过了微软、戴尔、谷歌、惠普、Facebook五家科技巨头公司的市值之和。苹果公司(AAPL)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图2、苹果的账面价值小于五家公司之和
图2、苹果的账面价值小于五家公司账面价值之和 图3、苹果公司的营收也小于五家科技公司的营收总和。
图3、苹果公司的营收也小于五家科技公司的营收总和。

上面这些图表(图2、图3、图4)给出的数据表明,或许苹果公司的股价被过分高估了。

进一步讲,苹果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目前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尚难言说。科技业界无疑是一个瞬息千变万化的行业,成王败寇间的转换可能就在一瞬之间发生。

并且目前苹果对市场最具统治力的产品多为乔布斯领导苹果时所开发,未来苹果能否在从产品理念到产品销售的整个产品周期中达到乔布斯“在位”时所达到的高度,仍需假以时日后,方可下定论。

IE 曾经与 Mac 的暧昧关系

说到IE你会想到什么?Windows还是捆绑?可你曾想过IE曾是Mac上的默认浏览器吗?

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亦称为Internet Explorer:mac或Internet Explorer麦金塔版本)是微软公司为麦金塔平台而开发的一款网页浏览器。最初的版本是建基于视窗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而开发的,但后期的版本如5.0版则使用新的排版引擎名为Tasman。

苹果电脑和微软在1997年同意将IE for Mac成为Mac OS的默认浏览器。直至苹果电脑在2003年开发自家的浏览器Safari,IE for Mac在Mac OS的地位才在2006年1月31日被取代。

在2003年6月13日,微软宣布终止开发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微软随后在2005年12月31日终止对IE for Mac的支援,并于2006年1月31日不再提供其下载,通知Mac使用者改用Safari。在Mac OS X v10.4以后的版本都不再包含IE for Mac。(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这许这里有些火星了,不过也相信很多读者和小编一样不知道,算是小科普吧。话说在没有求教维基百科之前,还真没相到IE会和Mac有什么暧昧关系。

IE曾经与Mac的暧昧关系

在Mac OS X下运行的的Internet Explorer 5.2.3

傲游正式登陆 App Store,角逐 iOS 浏览器市场

傲游正式登陆App Store

对很多国内用户来说,早在接触到Firefox、Chrome甚至360浏览器之前,就已经在使用或至少听说过“傲游(Maxthon)”这款“非IE”浏览器。这款宣称已有超过6亿下载量的国产浏览器曾经风靡一时,但是随着其它浏览器的崛起,傲游似乎开始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不过苹果产品的疯狂流行,又让傲游找到自己的新舞台。继今年早些时候发布Mac版后,傲游现在又成功登陆App Store,正式进军iOS平台。一并带来的功能包括类似Chrome的收藏同步、快捷手势、撤销机制、阅读模式、快速拨号以及智能地址栏等等。

从 功能上来看,好象并没有太大的创新点可看,但其收藏同步等功能却可以让其它平台上的傲游用户平滑过度到iOS平台。只是它还是来得晚了些,因为除系统默认 浏览器外,iPhone用户可选择的浏览器非常多,包括Opera Mini、Chrome、Mercury、Skyfire以及同为国产的UC、海豚等。

当然也不难看出,当前移动浏览器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时期。拥有多年用户积累的傲游能否趁乱分得一杯羹,目前也尚且未知。

文章来自 36氪

锂电池新技术:充电时间缩短 100 倍

现在不少人拥有至少三至四件移动设备,相信最为烦恼的是就是续航能力问题,尤其是智能手机只能用上几小时,就算能够充电也要花上一两小时时间。不过有韩国科学家就成功将锂电池的充电时间提升 100 倍以上,几分钟内便可以完成充电。

现时锂电池充电只靠正负极的接触点输入电流令内部的化学成份重新激活,需要慢慢地以一传一方式传送去达到充满电效果。韩国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ST) 的研究小组就在内部加入碳化石墨网络设计,可以令电池内的化学粒子同时间充电,从而加快充电时间,最快可以高达 120 倍。此方法的缺点是,相同容量下电池的大小会略为加大,而成本也会大幅增加。但以充电时间换取电池体积,绝对是值得的。假以时日技术成熟后,相信各方面均可以造到与现时的充电池一样,不过要将实验中的产品商品化,相信至少要三五七年时间,到时候可能有另外的新技术也不好说。

文/中文IT资讯站

App 开发者,求求你们别 push 了!

App开发者,求求你们别push了!
iPhone手机中的推送通知服务

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国外媒体周一刊登评论文章称,对于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而言,他们不应该滥用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功能,否则将引起用户的反感情绪,效果也将适得其反:用户将完全放弃安装此类应用。

以下为文章全文:

移 动开发者正滥用推送通知,这种现象必须停止。虽然业界都知道,如果连续不断以非关键更新来“绑架”用户,这其实并非有效的市场战略,但对于推送通知这种免 费的营销渠道,却让开发者们久久不能释怀。持续的升级提醒通知,能够让自己产品的名称一直留在用户脑海当中,并诱使用户重启应用,以了解一下该应用已增加 了何种新功能,或向用户发出其他事项提醒,至少应用开发者希望能够达到这种目的。然而在用户看来,善意的提醒信息,与没完没了的垃圾信息之间只有一线之 隔。

推送通知能够使社交应用有着受到关注的机会,否则此类通知也就没有必要向用户发出。用户手机会不断发出诸如此类的提醒:目前正有多少其他用户查看某款新应用。只是此类推送通知的数量太多,导致用户已难以承受。

如 果提醒通知是关于你的一位好友已成为服务新成员,有人在你信息中留言或“喜欢”某些东西,以及有人增加为好友或关注你,这些无疑都是必须查询的信息。这些 信息都谈不上是新闻。如果你增加了一名关注者,你的生活质量并会因此而提高。你获得这些信息后,你并不会放弃真实世界中正从事的工作,毕竟真实世界的工作 更为重要。或许你对某款特定应用的每一项更新都很感兴趣(比如说Facebook应用),但整体上看,你并不希望自己手机中安装的每一款应用都一直连续不断地发出推送通知。

就应用类型而言,社交应用程序对用户带来的干扰程度最大,推送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我们不妨来看看Urban Airship的推送内容表单:

娱乐:

新内容(短文、报道)

突发事件

常规报道(每日话题)

出版:

突发新闻

本地提醒

读者有奖竞猜

服务信息

免费阅读材料

单一版转向订阅版

重大新闻讨论

本地优惠

媒体:

新内容(完整剧集、插播节目、额外内容)

节目提醒(播出时间、特别现场、实时报道)

观众调查(问题、提醒和结果)

将用户转向其他媒体(移动网站、电视节目)

零售:

要求获得产品评论

用户所关注产品的评论内容

产品有货或新款式

出货确认

出货情况跟踪

购物车到期

交易/销售

个人优惠

推荐

要求获得客户服务信息

发送品牌娱乐/商家市场营销信息(视频、图片等)

基于用户所处地理位置的推送信息,如用户身处滑雪场附近,而推荐滑雪设备等等

社交网络:

所发布内容的回应和反馈

用户互动

所关注帐号发布的新内容

功能升级

鼓励参与的广播内容(新举办的竞赛、你的内容被重点显示等等)

B2B业务

新文章

实时支持

实时客户服务

在上述信息中,你觉得究竟哪些才是真正有用?我觉得具体项目应该是屈指可数。即使是那样,在你真正感兴趣的少数几顶内容中,你会经常查看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

滥 用推送提醒所带来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用户看到一大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信息感到厌烦之极,而且还意味着这些活动创建了这样一种环境:用户成为整个推送通知体 系的嫌疑人,我们所有用户都是如此。对于某款首次发布的应用,如果你选择了拒绝,则它会提醒你是否愿意接受推送通知,我们一般会选择同意。在这种推送通知 机制之下,我们无法再对开发者抱有信任态度,此时我们只能将所有通知都拒之门外。

这种情况很令人遗憾。如果操作得当,推送通知同样也能做得很好。Urban Airship表示,如果各应用能够采取“良好”的推送通知方式,在这些应用在被下载半年后,其保持率能够实现翻番。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实践又能带来更多其他收益。Urban Airship发现,如果推送通知得当,在特定应用被下载首月内,能够促进应用使用量增长67%,第二个月能够增长74%,三个月内则增长81%。

所 谓良好的推送通知,就是从用户角度看,所推送内容能够高度满足用户的需求。要记住一点:推送通知应该满足的用户的需求,而非开发者的需要。只是开发者关注 的是自己应用启动量有多少,而对于用户需求本身并不是太感兴趣。Urban Airship首席营销官(CMO)布伦特·赫格尔克(Brent Hieggelke)说:“我们一再看到,推送通知本身是为了达到开发者本身的目标,而不是发送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推送干扰了用户生活,因此得 让这些推送真正变得有价值才行。”

那什么样的推送才算良好通知?赫格尔克认 为,Burton Snowboards滑雪板应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应用能够向用户提供相关性很高的信息。如果换成是别的应用,则可能会向用户发送一大堆、看也看不过来 的销售信息。如此一来,这些乱发销售信息的应用,就将面临着被用户疏远的风险。

当然, 什么样的推送通知才是“良好”,不同用户也有不同看法。但无论如何,用户在接受此类推送信息过程中,应该具有更多选择。换句话说,用户可通过各应用的设置 选项对相应内容加以控制。如果开发者不愿这样做,则将置自己被用户疏远的境地。如果用户无法通过应用中的设置来控制推送内容,他们就会选择干脆不再安装这 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