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和Mac里赛跑 浏览器速度排行

目前,各种针对浏览器的调研机构和数据研究平台非常多,但它们所对应的测试项目不同,测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下面是New Relic发布了十大主流浏览器速度数据。

New Relic这次测试并非是单纯根据测试软件跑分,而是参考了全球50亿次网页读入的综合速度,结果显示在Windows和Mac上等,此次参加Windows系统的浏览器有IE7、IE8、IE9、IE10、Firefox 11、Firefox 13、Firefox 10、Firefox 14、Chrome 17和Safari 5.1。测试结果显示IE9是读取速度最快的浏览器,平均单页读取时间3秒,要高于Firefox 11甚至是Chrome 17。


Windows上浏览器测试的速度排行

在Mac上的测试结果显示Chrome 13是读取速度最快的浏览器,平均单页读取时间2.4秒,要高于Chrome浏览器。


Mac上浏览器测试的速度排行

“二流”员工伤不起,创业公司如何找到“一级”员工?


对 于一家发展初期规模不大的创业公司来说,如果不幸聘用了几个能力一般的“二流”员工,可能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创业公司也往往面临这样的困 境:面试的时候很多候选人说得天花乱坠哄得你心服口服,但是实际招进来之后,才发现他们大大“言过其实”。对这些苦恼的创业公司来说,他们可能也想过采用 西式的“候选人背景调查”这一方法,即给潜在雇员的前老板,前同事打电话。但事实是,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前同事们也常常说些不痛不痒的客套话,对于潜在 员工的鉴定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这个时候,创业公司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这个窍门利用了人们的懒惰本性。具体怎么实现呢?很简单,你只要给潜在雇员A的前任或者现任同事B发一封这样的邮件:

您好,

我正在考虑聘用A任**一职。如果您跟我一样,你应该能理解,我并不想浪费您和自己的时间打调查电话。所以,除非您觉得A的工作表现非常出色(是你所共事的同事中的前10%),否者请您直接无视这封邮件。

但是,假如您真心觉得A很优秀,我非常期待收到您的回信。

衷心感谢!

在你发送邮件之后,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很有可能你压根收不到回信。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帮你自己剔除了一个“二流”员工了。你也不用再跟B浪费时间电话核实了。

第二种情况:你收到了B的回信。B承认你的潜在雇员A非常优秀,并愿意为你提供更多信息(多发生在A已经离任)。
同样恭喜你!你可能找对人了。所以,这回你有必要跟B谈一谈,更多地了解A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你在5分钟之内马上就收到了B的邮件回复。在邮件中,B还向你确认A是不是准备换工作(多发生在A尚未离任)。

真心恭喜你!你这回找对人了。这种情况我自己(Nir Eyal)就碰到过几次,当时,我们马上给这些候选人发了offer,他们进了公司之后也确实表现优异。

不过,为了保证信息的可信度,你可以多给几个人发同一封邮件。问的人越多,结果也就越可靠。

行为科学

为什么这个方法能奏效呢?其实说到底,这种做法利用了“默认选项”的神奇魔力。

根据学者Eric Johnson和Daniel Goldstein 的研究发现,在器官捐献的项目中,将默认选项设置成“选择加入项目”,或者设置成“选择不加入项目”,前者会大大增加参加器官捐献的人数。在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时,你对默认选项的设置,也同样会影响你的调查结果和准确度。

在传统的候选人背景调查中,人们会将信息参考人的回复作为默认选项。在这种情况下,
那些消息参考人通常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倾向于给候选人正面的评价。

而在上述的邮件中,我们很巧妙地将默认选项设置成它的反面,即“什么都不用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真的觉得候选人很优秀的消息参考人才会花时间写邮件。而且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结果通常呈现两极化:要么是完全没有回复,要么就是在回复中溢美之词无数。

无需要编程基础创建自己的Linux发行版,Linux Tycoon让你成为“Linux 大亨”

还在开源论坛争论 Gnome 与 KDE 哪个更好?你也想基于 Ubuntu 制作一个自己的发行版?很明显,前一个问题不会有结果,而完成后者你可能又没有团队。现在 Linux Tycoon(Linux 大亨)可以帮你轻松“制作”自己的 Linux 发行版。

Linux Tycoon 是一个模拟创建 Linux 发行版的游戏,可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此类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里进行 Bug 修复、分析和选择不同的软件包、管理志愿者和付费职员、控制发行版的总大小在合理的水平等各种操作。

尽管整个过程听起来似乎很枯燥,但事实上是有趣的,毕竟它本身还是一个“XX 大亨”游戏。玩家也无需编程基础,在玩的过程中就能积累制作 Linux 发行版的各种经验。

Linux Tycoon 除了可供 Linux 爱好者把玩以外,其实也是能用于教育用途的。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应该都能用上。此外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也为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传播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目前 Linux Tycoon 刚刚发布第三个 Beta 版本,正在对游戏各方面的平衡性进行优化。目前暂时只支持 Linux,Mac OS X 及 Windows 版本均在开发之中。最后再提一下,现在这个 Beta 版本,你需要花 4 美元购买。

保护个人信息将出台行业标准:用后应立即删除

昨日,一位乘客用手机扫描自己的火车票信息。通过扫描软件可获得火车票二维码含有的身份证信息。 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昨日,一位乘客用手机扫描自己的火车票信息。通过扫描软件可获得火车票二维码含有的身份证信息。 本报记者 浦峰 摄

近日,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透露,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

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介绍说,这个指南能为行业开展自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了行为准则。据介绍,我国信息技 术保护不容乐观,甚至已形成利用个人信息从事非法获利的黑色链条。特别是去年年底揭露出的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将个人信息保护推向了风口浪尖。

许多发达国家很早已开始个人信息的保护研究和立法工作。我国近年来也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工作。

去年,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这个委员会主要从事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现任主任由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兼任。

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的全称是《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标准由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牵头,联合近30家单位起草。

该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子河透露说,指南目前还在等待批准文号,但其最终的发布应是“指日可待”。但这个指南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

■ 焦点

个人信息用后立即删除

在个人信息安全缺少专门法律规范时,一部行业标准成为业内的希望。

“去年正式通过了评审,报批国家标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罗文希望今年能通过这项标准,以拓展个人信息保护的体系。

《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收集、加工、转移和删除四个主要环节,其中还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介绍,“这个原则包括目的明确、最少使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等八项。”

“最少使用”的原则就是获取一个人的信息量时,只要能满足使用的目的就行。

黄子河举例说,一些网站本是办一个很小的事,却让用户填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在内等很多信息,这就不符合“最少使用”原则。

“安全保障”则是要个人信息管理者一旦收集了个人信息,就必须建立一套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内部管理流程,以及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的副主任高炽扬估计,个人信息泄露中70%-80%属内部作案,这是“安全保障”原则没能落实好所致。

他介绍说,一些商业公司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由于管理制度疏漏,一些内部员工未经授权就能获取客户信息。

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在收集个人信息阶段告知的“使用目的”达到后应立即删除个人信息。

高炽扬说,有次,他在某航空公司网站购买机票,使用电话支付的时候,工作人员搜集了他的支付信息: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号和信用卡的最后三位支付号码。购票成功。

但是,过段时间他再去购票时,对方问他,“您还是使用卡号末四位是****的信用卡支付吗?如果是,只要告诉我就可以了。”

“(这家公司)存储了我的信息。”3月26日,高炽扬一边讲述一边摇头。

高炽扬说,他所经历的航空公司电话订票的经历,就是航空公司在达到此次订票目的后,未能及时删除客户信息。

信息保护指南非强制标准

“为了经济效益,无利不起早。”高炽扬估计,目前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信息泄露。

比如孕妇生完孩子刚回家,卖奶粉的电话就过来了,病人检查完身体,检查单还没看懂,相应的医药公司就已经打电话卖药来了。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研究员刘陶把个人信息比喻成“很多钱装在纸糊的银行里,很容易被黑客破解。”据他们调查,公众最关心的金融、电信等领域的个人信息安全。

而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指南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甚至也不是推荐性标准,标准通过会对行业起到多大的规范效力,仍待观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朱璇说,此次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属于技术指导文件”。

国家标准分为三种,一个是强制性标准,一个是推荐性标准,一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可以作为参考。而国家强制性标准多在食品安全领域。

不过,黄子河认为,标准适用于除了政府机关等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以外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特别是电信、医疗等涉及个人敏感信息比较多的服务机构。

■ 现状

40部法律难约束个人信息泄露

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统计,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其中包括规范互联网信息规定,医疗信息规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等。

“针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并不少,然而内容较为分散、法律法规层级偏低。”刘九如说。

刑法修正案(七)被认为是个人信息立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首次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畴,规定要追究泄露、窃取和售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

但是,这一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汽车厂商、宾馆酒店、会计师事务所等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和单位。

诸多法律界人士认为,刑法未明确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这一条款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另外,专家认为法律中对信息泄露者惩罚机制不够。

前段时间,警方破获CSDN(即中国软件开发联盟)的600多万条用户名和密码泄露案件,“目前为止对网站的处罚只是提出行政警告,太轻了,这种处罚几乎没有威慑力。”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梅绍祖说。

梅绍祖认为,如果在国外,这样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至少应该有经济处罚。

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通过,使“人肉搜索”侵犯受害人权利的责任认定有了法律的统一规制,如果网站无视受害人提出的屏蔽、删除要求,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但是,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说,《刑法》和《侵权责任法》都属于事后救济,在网络时代要对网络安全以及个人信息进行全流程的监管才更为有效。

个人信息安全法未入立法程序

《个人信息安全法》并非从未尝试破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回忆,2003年的4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专门对个人信息立法研究课题进行部署,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已经提交。不过这项立法建议一直未能进入正式的立法程序。

参与此次专家意见稿的梅绍祖说,当时文本已从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此次未能进入正式立法程序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从紧迫性上讲还没太关注这个问题”。

梅绍祖承认,凡事总有轻重缓急,有关部门会综合考虑,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被盗、个人隐私侵犯以及个人信息交易的事件愈演愈烈的现实,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我觉得紧迫性早就有了,可能各个层面感觉不一样,有人觉得没那么紧迫”。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力主加快立法。

他说,个人信息保护实行面广,一定要从法的角度规范,才能使这项工作在法律上有依据。

“这几年我们和大家一起在个人信息立法尽快进入正式程序正在努力。”杨学山说,在大家的努力下,“尤其是在今天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社会迫切的问题,立法的进程就会加快”。

A06-A08版统筹:涂重航

新京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吴鹏

Facebook对雅虎提起10多项网页技术反诉

Facebook 决定对雅虎周二 (3日) 提起反诉,控告雅虎侵权,包含10 项网页技术、Flickr 照片分享服务以及广告显示技术。

据媒体报道称,上个月遭雅虎控告侵权的 Facebook 周二在加州提起反诉,诉状上除再次否认窃取Yahoo 技术,并指出对手的控诉是子虚乌有,应当撤销。

Facebook 法律顾问 Ted Ullyot 电子邮件中回复表示,除了主张专利所有权,也决定回击短视近利的雅虎破坏了合作关系,并以诉讼牵制了创新的发展。

Haynes & Boone LLP 智财权律师 David McCombs 认为,Facebook 的反击代表他们决定认真打这场专利大战。

在反诉的诉状中,Facebook 表示,雅虎的首页、Flickr 以及财经、体育、游戏以及商城的显示广告都侵犯了 Facebook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