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DOS开发者起诉UC浏览器商标侵权

中文DOS系统的代表作UCDOS的开发者,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UC浏览器的开发商优视科技商标侵权,索赔54万余元。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手机上网使用的“UC浏览器”,被指使用他人注册的“UC”商标卷入商标侵权官司。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希望公司),将生产商优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视公司)起诉到法院,索赔54万余元。昨天记者获悉,此案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中科希望公司诉称,1995年8月31日,他们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UC”商标,并于1997年4月获得“UC”商标注册证书,核定服务项目为 第42类,具体服务项目为计算机编程及相关服务、提供语言文字服务、外观设计服务等。此后该商标一直由他们公司用于软件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今年2月,他们 发现优视公司生产的智能手机浏览器使用了他们注册的“UC”商标。此外,优视公司还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以“UC”字样形式,对“UC浏览器”进行大范围的商 业广告宣传。该公司认为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侵权,起诉要求优视公司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和维权费用4万余元。  优视公司称,该公司已在第38类核定使用商品中取得了UC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包括广播电视、信息传送移动电话通讯等。他们的产品是手机浏览器,包括在核准使用商品范围内。UC浏览器商标与原告的商标本身具有区别,两者未对公众构成误认,不存在混淆。 
此案未当庭宣判。( 京华时报


科普时间:UCDOS


相关链接: 那些已被岁月尘封的软件 

微软直到Windows 3.2开始才原生支持中文,在此之前的DOS时代,为了显示中文,必须借助额外的汉字系统。最初是专门的硬件设备“汉卡”,使联想发家致富;此后是软件即 可实现的中文系统,在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就是UCDOS。比如说,金山的WPS最早的几个版本,都必须先运行UCDOS再启动,否则会显示乱码。

以下引自《 沸腾十五年》:

1989年,鲍岳桥大学毕业分到了杭州一个橡胶厂。就是在这个橡胶厂,鲍岳桥开发出了FOXBASE反编译软件、普通码中文输入系统和PTDOS,开始在国内软件编程领域崭露头角,只不过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以至于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发明普通码中文输入系统是因为鲍岳桥觉得使用拼音输入汉字很慢,用五笔学了几次又没学会,于是想还不如自己搞一个汉字输入法;发明FOXBASE反编译软 件也是因为想着自己要用;而鲍岳桥搞汉字系统的开发的初衷也是觉得自己用的汉字系统都不方便,想搞一个把现有的汉字系统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汉字系统。

搞成了汉字系统和反编译的软件,鲍岳桥开始有点商业意识了,他咬牙在1992年8月5日那期《计算机世界》上登了汉字系统PTDOS和反编译工具的广告, 结果广告登出以后,很多人就把钱直接寄过来了,过了一、两个月,已经收到两万多元钱了,当时的兴奋劲儿,鲍岳桥至今记忆犹新。

PTDOS汉字系统做得不错,鲍岳桥非常想推广,曾经让北京希望公司代销。1993年5月,这种汉字系统突然冒出来好几个,看到别的汉字系统做了那么多广 告,渐渐发展起来,鲍岳桥觉得PTDOS很可惜,他想来北京。于是,从橡胶厂出差到北京,鲍岳桥从此就没有再回厂里,一直呆在希望公司。1993年10 月,PTDOS改名为UCDOS。希望公司的市场能力加上UCDOS过硬的质量,到1995年,UCDOS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多,其他汉字系统市场上 几乎很少见了。

UCDOS卖到这样的程度,鲍岳桥还是拿一点工资,甚至还不如一开始PTDOS在希望公司代销时赚的钱多,直到他和简晶、王建华一起离开希望创办联众。

微软紧急发布补丁修复Hotmail安全漏洞

【赛迪网讯】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紧急发布一个补丁,修复Hotmail网络邮件服务中的一个严重的安全漏洞。这个安全漏洞能够让黑客重置Hotmail账户的口令,使其拥有者无法登录并且让攻击者访问那个用户的收件箱。

微软发布这个补丁是因为一些黑客已经在网络上积极地利用这个安全漏洞。一个安全新闻网站报道称,一些黑客正以每个账户20美元的价格提供攻破Hotmail账户的服务。

计算机安全人员是在4月初发现这个安全漏洞的并且很快通知了微软。这个安全漏洞涉及到Hotmail软件处理用户重置口令时必须来回传送的数据的方式方面。

这个安全漏洞的细节泄露之后,一些黑客找到了设法绕过这个方式的方法。利用火狐浏览器的一个插件攻击,黑客能够获取用户和Hotmail服务器之间传送的他们的攻击目标的账户控制数据。

随着这个安全漏洞的知识的传播,一些黑客开始以攻破Hotmail账户赚钱。还有一些人在YouTube网站发布视频,实时介绍攻破Hotmail账户的方法。

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Hotmail账户遭到黑客利用这个安全漏洞的攻击。 不过,遭到攻击的用户会知道,因为这些用户发现他们无法访问自己的Hotmail账户。

由于这个安全漏洞被积极地利用,微软用一天多的时间找到了修复这个安全漏洞的方法并且更新了Hotmail。现在,黑客在操纵数据交换的时候会得到一个报错的信息。微软对于这个安全补丁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称,用户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谁主沉浮:一个手机厂商失败需要多久?

 

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历史名单:

  • 爱立信手机业务,2002 年出售给索尼爱立信公司(2012 年重启索尼品牌,“爱立信”在手机领域彻底消失)
  • 阿尔卡特手机业务,2004 年出售给 TCL
  • 西门子手机业务,2005 年被台湾明基(BenQ)收购
  • 明基手机业务,2006 年破产
  • 卡西欧、日立手机业务,2010 年与 NEC 合并
  • 东芝手机业务,2010 年与富士通合并,成立“富士通-东芝”
  • Palm,2010 年 4 月卖给惠普,2011 年 8 月被宣告“硬件已死”
  • 摩托罗拉手机业务,2011 年 1 月分拆为摩托罗拉移动,当年 8 月被 Google 收购

可以明确的是,2007 年以前消逝的品牌,与苹果无关;2007 年以后几个品牌的变化,或多或少与苹果 iPhone 有关,比如与 iPhone 的直接竞争(MOTO、Palm),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的结果(2008 年软银引进 iPhone 到日本后的市场,iPhone 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扩张)。 

2007 年以前的故事,很多原因可以考究,稀薄利润、销售渠道、品牌口碑、硬件做工……2007 年以后的故事,外界的因素就变得比较单一:iPhone 。

在下面这幅图中,Asymco 创始人 Horace Dediu 列出几大厂商的失败时间表——Dediu 对“失败”的定义是“失去独立性”(被收购或品牌消失),而“失败周期”是指开始亏损到失去独立性的时间。

一个手机厂商失败需要多久?几个季度到十几个季度不等:

(点击放大图片)

谁主“沉”?

  • 摩托罗拉最漫长,2007 年一季度开始亏损,坚持了 20 个季度,直到被 Google 高价收购(最近谣传 Google 只需要 MOTO 的专利,华为要买下 MOTO 的设备部门)
  • 索尼爱立信(SE)坚持了 14 个季度,2008 年二季度开始亏损,2012 年 2 月被索尼收购,改名“索尼移动”(Sony Mobile)。
  • 爱立信手机业务在 2000 年开始利润下滑,2002 年初卖给索尼爱立信,坚持了 8 个季度
  • 西门子手机业务在 2004 年开始亏损,2005 年初卖给了台湾明基,坚持 4 个季度

诺基亚、RIM、LG(HTC 还未出现亏损,只出现利润巨幅下滑情况,故不在上表中)还没有被判生死,但财报都不好看:

诺基亚自去年二季度首次亏损后,今年一季度再现亏损,两次亏损中挣钱的部门——设备与服务均亏损 2 亿欧元以上,目前在 Horace Dediu“失败周期”中已经渡过了 4 个季度。

RIM 在 3 月发布的财报,出现首次亏损, 在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的财季中净亏损 1.25 亿美元。RIM 对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情绪悲观,在 3 月 29 日的财报会议上 CEO 已经宣布不再公布预期销售数据。RIM 虽然刚刚踏入“失败周期”,但负亏太重(去年股价跌逾 70%以上),前景又不被看好,在这个“失败周期”里耗不起。

LG 的最近两个季度的财报表现不错,去年四季度扭亏为盈,净利 2050 万美元,昨天发布的财报再接再厉,净利达到 2.15 亿美元。两个季度均受益于高端智能手机(LTE 手机、5 寸超大屏手机等)的高利润率。但在此之前,从 2009 年开始,LG 已经在“失败周期”里徘徊了 6 个季度。

凭借高端机——尤其是 LTE 机型的布局,LG 逃离“失败周期”的形势似乎变得明朗;但对于诺基亚和 RIM 来说,前方的路并不清晰。其中 RIM 几乎被判死刑;诺基亚被捆绑在微软战车上,如果神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要不要搞自己的系统,维持独立性?

谁主“浮”?苹果

在前一阵苹果估值万亿美元的狂欢中,来自派杰(Piper Jaffray)的 Gene Munster 提供的一个数据蛮有意思的——他用这个数据来论证苹果的市值可以会在三年后到达一万亿美元:

 

  • 过去 4 年间,苹果市值增长了 3930 亿美元,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值缩水了 4009 亿美元。
  • 接下来的三年(2012-2014),资本市场对科技版块的投入将保持年均 5% 的增幅——相较之下,2011 年的增幅是 9%。到 2014 年,科技版块将增加 3900 亿美元市值,Munster 认为苹果可以攫取其中的一半。
  • 与苹果相关的 10 个竞争对手——三星、HTC、RIM、诺基亚、索尼、DELL、惠普、微软、Intel、Google——现在市值总和约一万亿美元。到 2014 年,这其中的 2000 亿美元将转嫁到苹果市值里。这样,三年后苹果在美国科技股中的份量,将由现今的 17% 上升到 26%。

是的,在这样一个宏观领域,金子被苹果吸去了。

在手机领域,苹果 iPhone 表现更为抢眼

2008 年三季度,苹果 iPhone 3G 发售,经过一年教育市场(及采购成本的降低),苹果利润额突然蹿升,在手机产业中攫取的利润超过 30%,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令人恐怖的 75%。而苹果的利润率,刚刚公布的财报显示高达 47%,比去年同期又高了六个百分点。

对于苹果的成功,一个叫 FalKirk 的读者在 Asymco “失败周期”的文章后面留言,他归因于苹果对运营商的控制:

  • Sprint 开卖 iPhone 仅 6 个月,但 iPhone 在其网内的销售额可能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智能手机之和
  • Verizon 开卖 iPhone 仅 13 个月,其网内 iPhone 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其余智能手机之和,要知道,Verizon 原来是“Droid 之家”
  • AT&T 卖出的智能手机 78% 是 iPhone,加上功能机,iPhone 仍然占比 60%

“一旦 iPhone 进入运营商的网络,它迅速控制了这个运营商。”(p.s.  这句话在中国已然不适用)FalKirk 的言论引起另一个读者 Walter Milliken 的争论,他认为不能忽视低廉 Android 在美国地区以外的功劳,正是因为苹果的缺席,Android 满足了那些苹果无法满足的需求。FalKirk 在回复中,提出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

在没有运营商补贴的地区,Android 将继续攻占更多的市场,但这些手机将被限制在那些让运营商和开发者“忍饥挨饿”的低消费人群中使用。

这从 Flurry 监测到的“开发者愿意将应用首发在 iOS 平台”“iOS 平台应用最赚钱”现象是相符的。而 Horace Dediu 的一席“你来是因为产品,你留下是因为生态系统”话也是对 Android 极具警示意义。——如果 Android 困守低端,如何可持续发展?如果价格定到 3500-5000,又为什么不买 iPhone?

谁主“浮”?三星

三星将在今天发布 2012 年一季度财报。在 4 月 6 日公布的初步数据中,三星运营利润 5.8 万亿韩元(51 亿美元),同比去年涨幅将近 100%。其中通信业务运营利润涨幅超过了 100%,达到 3.5 万亿韩元。

三星公司的芯片业务、LCD 面板业务均同比去年下降,利润增收来自智能手机业务和电视业务,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业务。位于首尔的里昂证券亚太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分析师 Matt Evans 认为三星在第一季度可能卖出了 4100 万-4400 万部智能手机,这个数字将是一年前的 3 倍以上(电视业务营收是去年同期的 4 倍)。

高端手机方面,自去年 10 月以来三星连连发布骄人数据:

  • 去年 10 月,Galaxy S 家族手机销量达到 3000 万台,其中 Galaxy S 销量突破 2000 万台,Galaxy S II 上市 5 个月销量破 1000 万
  • 今年 2 月 23 日,Galaxy S II 上市 10 个月销量突破 2000 万台
  • 今年 3 月 28 日,大屏幕手机/平板 Galaxy Note 销量超过 500 万台

上面的“高端智能机”没有计入真正“高端”的 1.5 万元以上的 W899、W999 之辈——多为地方官员送礼所用,据说过年的时候出现抢购潮。

高端智能机的热卖,快速地为三星提高了利润率,开始攫取更多的行业利润。在 Evernote、Dropbox 等“增值付费”模式中,1% 的付费用户可以养活 99% 的免费用户。同理,三星高端智能手机可以来补贴低端市场的竞争,而且绰绰有余——运营利润的飙升可见一斑。

所以要再选一个“谁主沉浮”中的“浮”,非三星莫属。

Haiku OS 的黎明

Haiku 提供了观察你个人计算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如果你认为软件不应该充斥着漏洞、不兼容和低效率,如果你讨厌每隔几年就淘汰掉你旧有的软件和硬件只因为‘升级’让它们已经过时,并且如果你发现使用一个 运行快、响应快并且操作简单的操作系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想法(可你从来没在现实中见过),那么可能,只是可能,你应该使用Haiku。”最让我着迷的 是,Haiku没有为平板电脑准备一个版本。如此令人欣然的离奇的有趣。

软件开发者聚集在德国Düsseldorf,在Haiku上编码与协作,形成一股开源的力量,致力于重写并改进一个名叫Be ...

软件开发者聚集在德国Düsseldorf,在Haiku上编码与协作,形成一股开源的力量,致力于重写并改进一个名叫BeOS的古老的操作系统

转载请注明:Linux人社区>英文资讯翻译专版.编译

国内 App 市场“烂透了”?

用户界面全拷贝 离职带走程序源代码 互抄现象频现 预装模式压制创业者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所有登录网易邮箱的用户都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左边一个艺术家打扮的人画出了一只叼着橄榄枝的洁白鸽子,右边一个 身上打着补丁、乞丐状的人边张望“艺术家”的作品,边在画布相同位置描出一只嘴里叼野花、眼歪鼻斜的企鹅。图上配文是:“与其山寨百分之一的灵感,不如复 制百分之百的汗水”。看来,网易与腾讯之间围绕新闻客户端抄袭的“掐架”还会继续下去。

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App业态健康,团队才13个人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私人图片 分享服务Path估值也迅速上升到2.5亿美元,App开发是一门依靠创新能实现巨大利润的生意。“国内的创意型中小团队却不可能被大公司收购,后者反而 会很快山寨一个类似应用,很快你就死了。”资深iOS程序开发者、iApp4Me创始人郝培强表示。

IT时报记者 忻云

1 用户界面抄袭“分分钟搞定”

如果你在对比最近涉嫌抄袭的两个客户端后发现外观“太像了”,并且感到愤怒,那你一定是第一天踏入这个圈子的人。“微书架”App创始人许锡标对于这种UI(用户界面)设计雷同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人家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的图片,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可以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许锡标说,他以大热的美国应用Path为例,演示了十分简 单的抄袭过程,下载Path,导出ipa文件,把ipa文件解压,就能看到Path所有的图片文件:“这些图片文件一般是png文件,直接打开是看不了 的。这时,需要再下载一个修复png的软件,批量修复一下,就能看到所有图片文件。这样就把Path的整个UI给盗了。就这么简单。”

易传媒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师小柯称,安卓应用的山寨更简单,将APK文件名改为RAR后解压,应用中的图片都在RES文件夹内,“连代码什么的都可以看到。”

Fresh-Ideas工作室的开发者王均最近就认为其作品“全国空气污染指数”安卓版中一张原创图片被某公司改也不改地直接用于另一款应用。 “那张坐标轴图片由多种色彩按特殊配色方案混搭而成,是我们团队反复琢磨的产物,相信天下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所以我很奇怪,下载对方应用打开图片文件 夹后,发现根本就是用我的原始图片。”怪只怪,安卓的图片太容易复制。

iApp4Me创始人郝培强说,就算初创设计者做一些加密也没有用,对方觉得你的UI好,完全可以将图片截屏。由此带来的“盗版”速度非常 快,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图片分享类应用被大为看好,Path立即成为国内山寨的下一个热点,目前已有10多个类Path应用出 现在国内市场。

软件抄袭自PC时代就有,但在移动App上如此密集地发生,主要是屏幕相对缩小后,用户体验的要求更高,通常用户下载App后首先看“应用是否 好看”,这方面的重视度远超PC端。“在PC上即使一款软件操作起来不太舒服,用鼠标也比较容易克服,软件间的差别感受没那么大。但在手机屏上一个优秀的 UI,一个舒服的按键位置对用户吸引力巨大,对复制者的诱惑也同样增长。”郝培强表示。

2 你抄我,我抄他

当你说别人抄袭的时候,自己却也成了其它应用开发者的攻击目标。螳螂捕蝉,黄雀总是在后,这不只发生在近期控诉腾讯的网易身上。

热门游戏“捕鱼达人”曾表示自己的山寨应用多达100多款,其中也包括腾讯。但这款游戏自身却也受到“抄袭”的指责。

一些游戏玩家发现在“卡通尼”等大型游艺城曾玩过一款十分相似的街机版“捕鱼游戏”。老K游戏联合创始人黄剑表示,街机上的游戏正是由该团队最 早于2009年原创,并且在2011年4月推出iOS版本,但是当时却发现20天之前触控科技已推出一款《捕鱼达人》,黄剑认为后者抄袭痕迹明显。

触控科技CEO陈昊芝针对这一质疑向记者表示:“我们从来没有不承认借鉴了这款街机游戏,但肯定是有创新的,从摇杆的操作变为触控操作,从用户需要付钱玩变成免费玩,这些都是创新。如今也有很多手机游戏来自于任天堂以往的经典游戏等,游戏的玩法没有规定不允许重复。”

不过,将街机移植到手机上,显然必须将操控方式从摇杆变为触屏,也肯定不能像大型游艺城那样要求投游戏币来玩,这些改变就是创新?黄剑并不信服:“游戏主体上基本和我们一样,鱼阵游动、用炮打鱼等基本都是我们的创意,我认为没有本质上的创新。”

同样地,卓亨最近对旗下游戏《守卫者》遭遇山寨感到十分愤怒,但也有开发者表示该公司最为知名的游戏《切水果》有山寨版《水果忍者》之嫌……

令郝培强感到失落的是,最近这一年多来,App Store中出现的让用户眼前一亮的App差不多都来自美国,在中国区这样的惊喜几乎没有。“一眼望去都是一样的东西。”郝培强说,现在的态势几乎是美国 人负责创新,中国人负责模仿,当市场已经有10多款同样模仿美国的应用时,国内开发者之间谁抄袭谁也显得很无谓,本质上是创新乏力。

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告诉记者,据之前的调查数字,国内手机游戏市场正版仅占1.4%,而山寨版则高达34.2%。在苹果iOS平台上,热门游戏 只占整体游戏数量的1.9%,山寨版占21.8%。大量游戏扎堆于跳跃、捕猎、塔防等集中的主题,缺乏突破性创意,造成彼此间除了美术设计外均十分雷同, 界定抄袭十分困难。

3 创新App的喉咙被掐住

在中国,App创新者很难自比Instagram的开发者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者表示,他从来没有做过被腾讯、百度等公司收购之类的美梦,只是希望自己的应用能绕开大公司主要关注的方向,获得一些不被复制的喘息时间来积累用户。

美国的App创新者被收购,而中国的中小开发者由于遭到复制,很容易死掉,一些业内人士似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张毅表示,在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实施比较成熟,抄袭者被告的几率很大,收购成了大公司传统思维的一部分。而在中国,包括之前的UC浏览器与QQ浏览器之争等都没有最终的结论:“导致许多 巨头认为复制能带来更好的成本控制。”

中国应用市场过于渠道化也是其中关键原因,开发者通过健康方式实现用户增长难度很大。比如,在水货手机刷ROM(中文操作系统)的环节,不少应 用开发者就与中间商达成协议,将应用预装在手机中。“曾经有一个用户买到手机,其中预装了6个手机浏览器。”郝培强表示。如果中小开发者的创意被更有资金 实力的公司山寨,并迅速预装于手机,随着装机量的上升很快就会在用户数量上被对方压倒,难以翻身。

另外,App Store中国区刷榜现象严重,应用排名的现状往往与创新性无关,当一些背景雄厚的雷同应用占据了推广位,消费者已很难分辨谁是原创,缺乏推广资金的中小团队产品很快就会被淹没。

黄剑说,以往推广网页版捕鱼游戏并不需要做广告,但由于iOS平台上出现大量捕鱼游戏,其每月投放广告的成本被推到200万元左右:“如果是比我们更小的团队,从一开始就会无法支撑。”

4 开发者带着源代码跳槽

困惑并不仅仅来自刚涉足这一行业的中小团队,也包括成功团队。

在国内App开发圈里,139.me是一个颇有来头的名字。它最早涉足iPhone软件原创开发,并获得百万次下载的国内团队之一。仅靠“多彩 水族箱”这款游戏,139.me每天的收入就超过1000美元。2009年时其CEO朱连兴在那些梦想挖到第一桶金的草根创业者眼中就是一夜暴富的最佳模 仿目标。

然而最近朱连兴却感到发展遭遇很大的现实问题,烦恼原因也是同样的——抄袭。

不久前139.me刚在App Store上对一款雷同应用提起了下架诉求,而对方的身份让朱连兴很痛心,因为正是从其团队中出走的员工。

2008年在河北时与朱连兴一同创业的只有两三人,他们一起经历了艰苦奋斗。“那时App创新比较单纯,因为进入者没有那么多,抄袭也没有那么 严重。”他回忆。但在2010年搬到北京后,朱连兴发现团队中一些成员接触的人变得很杂,甚至腾讯等公司的挖人电话直接打到了公司里,这个行业的诱惑变得 很大。不少被公司看好、并且已经签署协议的大学毕业生在经过长期的打磨后,却忽然因为其他公司的高薪诱惑抛下项目走了。

“一个产品到了关键阶段,主要做程序的人却跑掉了,这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朱连兴表示,而且年轻人带走的还有属于这个产品独特的创意文化。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竟然有一位甘苦多年的元老在离职时将应用源代码也一并带走,并组织起自己的团队,推出类似的应用。

“这个行业很奇怪,似乎没有是非标准,也没有批评的意识。看到某一个人是从139.me这样的知名团队出来的,只看中他的经验,从来不会问他手 里的东西是怎么来的。”面对雷同的产品,朱连兴只能向App Store申诉,但提到走法律途径维权的可能,他觉得所需时间和成本太多。

“像国外开发团队那样的凝聚力似乎很难,没有规矩就没有竞争可言,这是整个行业缺乏职业操守所致。”朱连兴表示。

记者手记

监管不力导致底线失守

在你对某一款应用爱不释手时,是否想到这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血泪史?从创意的抄袭到完全复制UI,将原创的内容改也不改就加以使用,快速吸金的浮躁心态是这个行业野蛮生长的潜在诱因,而监管不力则是底线一再失守的现实因素。

在一个新兴行业快速兴起时,法律和行业规范常常跟不上其迅速的脚步。但当与抄袭相伴的刷榜、黑卡、色情应用泛滥等不良现象集中在国内市场呈现,当一些开发者用“烂透了”这样的哀叹来形容周边氛围时,反观国外,无法不令人感到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