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 7.0 “Wheezy”的默认桌面从GNOME换成了XFCE,GNOME、KDE和LXDE则作为可选的桌面环境,XFCE则是默认的桌面。Debian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据称是GNOME容量太大,放不进一张CD。
日度归档:2012 年 9 月 4 日
SCO Group 申请破产清算
SCO Group根据《破产法》第7章申请破产保护, 此前它已经根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两者的区别是:第11章是申请者还试图重组和作为一个法人实体生存下来,而第7章意味着申请者放弃了,它 已经几乎没有机会复兴。
根据其债务人资产报告估计,SCO的未支付破产后产生债务3,721,181.00美元,而手上现有资金仅剩145,352.00 美元。它已经没有钱了,负担不起第11章,虽然股东可能还想继续诉讼。
国内 App Store 刷榜揭秘,付费榜比免费榜便宜
比国外开发者,国内的刷榜似乎更为明朗化,你可以随处在业内群中看到刷榜明确的报价单,以及各种关于刷榜的交流与探讨。
今年3月初苹果App Store改变了榜单排名规则,但新的排名规则无法彻底杜绝刷榜问题,自进入7月以来,刷榜高峰重现。原本以为7月苹果锁榜,会更新新的排名规则,但可能 是出于一些顾虑和算法方面的问题,苹果并没有这样做。一方面国内刷榜公司流水线越来越“成熟”,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公司开始默认与赞同这种“推广” 方式。
事实上,刷榜现象不仅在国内存在,一些国外开发者也有参与,无论苹果怎样改变排 名规则,都无法彻底制止榜单的被操纵。但相比国外开发者,国内的刷榜似乎更为明朗化,你可以随处在业内群中看到刷榜明确的报价单,以及各种关于刷榜的交流 与探讨。刷榜一词似乎已从灰暗地带过度到一种常见的推广方式,接触过的刷榜公司虽不透露具体内容,但他们承认国内大多数知名的软件、游戏都会靠刷榜的方式 进榜或者维持排名。
付费榜比免费榜“好”刷
除了对刷榜公司价格上的考虑,有的软件开发商甚至摸索出了一些更“合理”的刷榜与作弊方法,让他的应用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或者诱导用户进行下载。 首先最近有开发商张某向我们透露,现在iPhone的付费榜单要比免费榜单好刷,付出小,回报大。他声称现在iPhone付费榜单每天下载1000个就能 进入,如果找刷榜公司8元代购你6元的应用,那么你需要花费8000元。但其中6000元中的70%是你的应用收入,因此算下来实际成本仅是3800元。 而免费榜单的刷榜价格要高达3万多,这还没有考虑付费软件在刷榜进入榜单后,还能带来的自然下载。
收费榜成本
随 后我们找到了张某介绍的刷榜公司,该刷榜公司发了一份8月的刷榜报价单。在付费榜刷榜报价中,他们给出了甚至比8000元更低的价格,原因是他们表示有时 候有的软件不需要代购1000个,就能进入付费榜单。如此看来,很多软件花费不到3800元,只需要花500元就可以进入iPhone付费榜单,让人大为 吃惊。
付费榜报价单
网游的最新玩法“双剑合并”
除 此之外,最近有业内人士声称,国内开发商又发现了一些新“玩法”。很多网游开始推出2个版本但内容基本一致的游戏,一个主打付费榜,一个主打免费榜,其中 的缘由就是付费榜更好刷。也许你会问,如果付费榜更好刷,就只推出一个付费版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再推出一个免费版呢?对于这一问题,该业内人士称因为还要 考虑到免费软件内置付费道具的因素。免费版用户多,用户数与付费版相比,最多能差100倍。
经 过我们的观察,当前App Store中确实存在很多应用具有付费和免费两个版本(并非是LITE试用版)。不过有些软件确实是为了定位于不同用户的考虑,比如某定酒店软件的付费版 每月会反用户XX元现金等优惠。但有些游戏类软件,更大的是作弊嫌疑。比如付费版变个LOGO,赠送个价值XX元的道具,而这原本是可以通过免费版内付费 购买的。并且之后还可以通过“降价”、“限免”等推广方式来与博得用户的眼球与下载。
两款网游不同版本
变了味道的限免
说 到限免这一最常见的推广方式,其实在现在来看也变了味道。苹果推出的这一政策,原本是为了方便开发商以一种用户青睐的省钱方式,去推广他的应用。但在中国 市场,这种方式却变为“滥用”,越来越多的付费用户声称,自己买过的应用,多次看到限免;或者是最开始是付费的,但后来就彻底变成了免费的。王某就是这样 一位用户,他曾通过微博向开发商表示了他的不满,原因是他购买了一款18元的游戏,但购买后不到半个月就限免了,并且一直处于限免状态。但开发商并没有给 他解决方案,只是承诺附送他一些游戏贴纸。王某称以后再也不会购买该开发商的任何游戏,以免再吃亏。
限 免和变为永久免费这种方式虽然能让更多人受益,但一来这部分软件本该属于免费软件,二来也损害了国内本来就少的付费用户,苹果公司原本的好意,也在日益激 烈的竞争下失去他原本的意图。当然,我们认为就这个问题上,苹果也有一定的责任,至少限制一下一段时间内限免的次数,提高由付费软件变成免费软件的审核等 问题。
相反,在国外市场,限免还保持着正常的状态。你也会发现自己买过的软件限免过,但次数少,并且有一部分是非当红软件,或者有一部分是重大节日,或者是开发商重大的战略调整,就比如Temple Run原本是一款付费游戏,成功后变成免费游戏。
刷 榜、多个版本混淆用户、无休止的限免以及随意拉取的换量推荐和欺骗性评论,这些最终能带来什么呢?也许这些更多让用户见到软件的露出机会,会出名,会产生 更多下载,但最终是否能留在用户的手机上,还要看软件的体验、定位等因素,这是刷榜解决不了的。而至于滥用限免和版本的做法,只能流失更多的新任。
苹果方面,虽然当前没有太多动作去抑制当前刷榜,但严厉的苹果并不会就此放任。另外也许是察觉到限免的一系列问题,苹果公司也开始主导推出精品限免栏目,定期推出一款真正称得上是限免的软件,就比如之前的《愤怒的小鸟》等。
Somya Jain 谈从 C# 到 Objective-C
几年前掌上电脑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新奇事物和玩具。但如今,商业界正发生着一场重大变化。许多传统上在XAML,Flex或HTML上编写应用的商业公司突 然发现,iPad应用有着数目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不止来自游戏,同时也存在很多标价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项目。尽管.Net和Java在未来几年依然会 活跃于后端平台。但是对于那些愿意尝试的团队,iOS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
我们与Somya Jain,一个致力于此的开发人员,谈论了如何从C#过度到Objective-C。
Somya Jain:关于移动编程我学到的第一点是(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它与服务器或桌面开发有着很 大的不同。移动设备RAM空间小,网速慢,屏幕小;尤其CPU,相对慢。尽管如此,人们却期待移动设备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应用商店将 你的应用与其它应用进行对比。如果你的应用还是停留在作坊级,那就很难具有竞争力。
我学习Objective-C就是为了编写iPhone及iPad应用。因为拥有C++/Java/C#背景,其学习并非那么困难。大部分概念都能简单互通。一开始,我尝试通过遵循书籍和阅读文档来学习,但是,我发现更快的学习方法是真正投入到项目中。
以下几点是理解Objective-C的关键。尽管它与C#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依然有细微的差别。
内存管理
首先需要提的就是内存管理。对于iOS开发,理解alloc,release和autorelease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ARC的引进,它们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尽管ARC会在某些地方误导你,但它将帮助你理解其内含的原理。
内存管理问题,比如过度释放内存,将造成令人厌烦的BAD_ACCESS崩溃;还有不释放内存,造成的难以解决的内存泄漏。此外,他们对应用的性能 和可用性也有很大影响。学会如何快速定位和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关键,我建议学会如何使用NSZombies对象及性能调试工具Instruments来调试 这些问题。
另外,Objective-C支持垃圾回收,但它仅支持mac osx,而不支持iOS。
InfoQ:添加和释放对象听起来非常像COM引用计数,但“自动释放”又是怎么回事呢?
Somya:从根本上,你会使用自动释放返回一个不是由创建对象管理的对象。通过调用自动释放,将该对象添加到自动释放池中,并在清空池时将对象释放。如果接受对象想要使用它,需要保留其值。以下是更多来自apple文档的信息:
每个循环的每次轮询开始,应用工具箱都会在主线程中创建一个自动释放池,在并最后将其释放,以释放执行事件时产生的自动释放对象。
InfoQ:什么是NSZombies?
Somya:NSZombies可以用来检测之前提到的内存过度释放问题。在自动释放对象上不平衡释放是常见现 象。事实上,最终释放时,一切都工作正常,对象也被重新分配了;但是当清空自动释放池时(有的时候随后才发生),应用会因为尝试去自动释放一个已经被释放 的对象而崩溃。正因对象本身不存在,所以很难定位出真正问题所在。正是对应上述问题,提出了NSZombie对象。通过设置 NSZombieEnabled标志将任何已释放对象转化为NSZombie,以取代原始释放操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任意调用NSZombie对象释放或 自动释放处设置断点,以定位到问题代码路径。
InfoQ:您能解释下什么是ARC,为什么您觉得它可使内存管理更简单?
Somya:原则上,通过允许使用ARC,编译器会自动为你保留或释放请求。这意味了我们不必再去担心内存管理了,但是经验告诉我:事实正与之相反。我还没使用过ARC,所以无法做过多评论。
方法调用VS消息
两个语言间另外一个细微差别是:C#中方法调用是静态的,绑定发生在编译时(暂时忽略动态编译)。Objective-C消息则在运行时动态绑定对象,而非编译时。这意味着你可以发送任意定义好的消息给对象,编译器都不会报错。错误会在运行时抛出。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机制:就算消息没有被类执行,也会被截取。这通常发生在多继承,日志和往动态载入代码分配消息等高级方案中。
进程池VS中央调度
从高层来说,它们的定义是一样的:一个用于管理进程池的系统。对于该点,我认为iOS确实做得很出色。首先,它支持不同优先等级,甚至进程池也赋予我们更优的授权管理。比如我们可以在下载图片时操纵更高等级的进程,以使后台下载不影响我们的UI。
另一优秀特征是分配组允许同时提交所有任务,但只在全部完成时才通知。
以下概念在C#和Objetive-C中几乎一一对应:
- 扩展方式(C#)<==>类别(iOS)
- 接口(C#)<==>协议(iOS)
- 委托(C#)<==>块(iOS)
C#中我怀念的:
- 泛型
- LINQ
- 不用创建头文件,将代码置于同一文件中。
给C#开发者的其它建议:
- 从Resharper(C#)开发者那了解AppCode(Objetive-C)
- Xamarin的MonoTouch团队将C#引入到iOS设备中。
InfoQ:对iOS开发,您偏向哪种IDE呢?
Somya:当然是AppCode了,我非常熟悉它所带来的代码自动完成和重构支持,就如同C# 中使用过的一样。我还喜欢它能够突出显示那些潜在的内存管理问题,对于iOS的初学者非常有帮助。一天下来,那大大提高了我的生产力,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InfoQ:您说您想念泛型。那Objective-C提供类似工具吗,还是必须象.Net1.0那样必须使用非类型化集合?
Somya:是的,我们使用类似1.0中非类型化集合。但是由于动态消息绑定,我们无需停止对象去发送消息。
InfoQ:Objective-C是否有哪些特征您希望C#能采纳呢?
Somya:在语言层上应该没什么。我还不曾发现有哪些显著特性让我觉得C#也应该拥有。但是在API层上,我 觉得apple确实在iOS上下了很好的功夫。尽管其API看上去有点严格,但是确实设计地很好。比如在NavigationController和 UITabBarController里,通过简单标志就可在视图切换时实现动画效果。而在android和WP7中,这要消耗很大力气。
InfoQ:如何比较在iOS中,和在WinForms或Silverlight中创建用户界面呢?
Apple有两个主要UI库:UIKit和GLKit。GLKit主要关注基于OpenGL的应用和游戏。UIKit更接近于 WinForms/WPF,它有类似text boxes文本框,labels标签,drop downs下拉列表等标准控件。这些UIViews(.Net中的控件)易拓展成或组合成试图,类似于.Net中创建自定义控件和用户控件。但是,iOS 只支持固定的基于坐标的布局,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具体大小及每个视图在其父试图中的位置。其他UI定义就比较相似,比如:
- 依然有视图结构
- 当往后台进程导入数据时,依然要小心;并将其整合到主进程中去。
- 需了解视图生命周期等。
文/InfoQ
三星再次声明对 RIM 和黑莓 10 系统没兴趣
针对RIM正考虑向三星授权黑莓10操作系统的传言,三星周二宣布,不考虑生产黑莓系统手机或收购RIM。近期,RIM正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扭转其深陷泥淖的手机业务。对RIM来说,缺少像三星这样的潜在合作伙伴支持意味着更多的麻烦。
周三早些时候,RIM股价上涨了5%,这得益于有分析师称该公司正考虑向三星授权BlackBerry 10操作系统。韩国Meritz证券公司分析师Lee Sei-cheol称:“在智能手机市场,RIM已经丧失了主动性,它剩余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能真正吸引三星。但是RIM拥有大量的专利,这可能是吸引潜在 买主的最好资产。”
目前三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也是谷歌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销量最大的厂商。此外,三星还生产和销售基于微软Windows移动平台及其自有Bada平台的手机。
三星在智能手机上采取多平台发力的策略,这引发人们的推测,该公司也可能寻求RIM黑莓系统的授权,并借此拉开与苹果等竞争对手的距离。或者,三星 可以通过多平台战略来使自己逐渐摆脱Android,因为该平台的拥有者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获得了硬件生产能力,外界猜测这可能损害会其它 Android平台手机制造商的利益。
RIM打算在明年推出的下一代黑莓手机中采用其最新研发的黑莓10操作系统,该系统被认为是RIM应对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最后希望。
自2011年初以来,RIM的股价累计下跌超过80%,苹果等智能手机厂商则借机扩大了相对RIM的领先地位。和诺基亚一样,RIM曾经也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
受消息影响,周二三星股价收盘上涨1.5%,低于大盘2%的涨幅。
文/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