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App Store 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苹果App Store的应用排名算法虽然已经变更过,但这只能阶段性的阻止刷榜公司,按照行业内的检测,App Store榜单仅寂静了2个月,在5月初第二轮的刷榜行为就又开始滋生,到7月份进入了白热化,基本重现了第一轮的刷榜高峰。

所以很多开发商认为苹果公司可能会再次更改排名算法,以打压刷榜应用和开发商。APPYING论坛发现在7月16日凌晨3点左右, App Store的整体榜单不再大幅度变动,无论是iPhone/iPad免费榜还是付费榜。比如当天免费App第10名的应用,下载量一天都没有变化。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2012-7-16排名上升最快App变化图,中国区凌晨开始锁榜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2012-7-16苹果App榜单全天锁榜,于是新算法正在测试,第十名免费应用一天没有变化

这意味着什么?很显然苹果公司进行了中国区的不定时锁榜,苹果公司可能正在调整App Store新的排名算法。本以为新的算法会总结第二轮的刷榜,但今日记者了解到,还是有一些较大的刷榜公司可以继续冲榜,并给出了一份报价。不能继续冲榜的只是一些小公司和小工作室。

之 前有媒体已经曝光过刷榜公司的报价,比如iPhone免费榜top10收费为40000元;iPad的报价是25000元。而记者收到的最新7月报价要高 出许多,40000的价格只能排到前200名,要想刷到前5名,价格高达6万余元。iPad的免费版前6名报价为近4万元;付费榜前10名的报价相对少 些,价格为20000元。

对方并未透露他们刷榜的工具与原理,但是根据行业人士,特别是一些来自国外的观察,下载量一直都将是App Store的核心,此前还包括App的使用频率、评论状态以及安装后是否被删除等因素。而好评比例、当天卸载率、App使用时间、用户下载及好评用的IP地址,也都是苹果会考虑的因素,只是不知道此次修改会包含哪些新算法和因素。但可以料想的是,无论苹果怎样更改排名算法,刷榜公司都会分析出规律,并进行破解。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此前App Store排名算法

第一次的刷榜多半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软件会截住上传到苹果服务器的UDID,然后进行破解,这样苹果就不会发现一直再刷这个应用。仅截获UDID还是不够 的,还需要更换IP,目的同样是避免被苹果公司发现。所以国内大一些的刷榜公司,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分支,多则二十余个。在规则改变之后,原来的软件已经不 能再进行刷榜,但沉寂不久又出现了新的一批刷榜公司。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涉嫌刷榜应用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锁榜 刷榜高峰重现
涉嫌刷榜应用

事实上,相对于国外,中国应用市场的刷榜行为已经逐渐公开化,移动互联网群中随处可见此类广告和报价,而较大开发商甚至长期刷榜以保前100名的稳定排名。 除了这种作弊行为,竞争对手之间的恶意评论和水军攻击也较为常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小的开发商维持生存可以说十分艰辛。

苹果公司会一直抑制刷榜的应用,此次锁榜中国区就意味着苹果可能正策划新一轮的算法与规则。应用的推广有时会比应用本身更重要,考虑到限免合作、媒体报道、 换量以及广告联盟等基本方法外,为了让应用从50万软件中脱颖而出,刷排行榜这种见效最快的方式看似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微软的努力:来看看 WP8 开发历程吧

不久前,我们已通过Windows Phone高级产品经理Greg Sullivan得知,早在2010年Windows Phone 7发布之 前,Windows Phone 8系统的开发工作就已经在进行中了。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微软公布了公布了数份文档,描述了关于 Windows Phone 8内核开发的一些重要内部计划。这让我们得以一窥WP8系统的诞生历程。

最初的计划被称为“Project Menlo(门罗计划)”,它被微软描述为一种对于硬件、软件平台、用户界面以及应用的探索。参与过此次计划的开发 团队表示:“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对Windows Phone 8和ARM架构平板电脑(Surface)的诞生很有帮助,但它从未被公开过。”也就是 说,Project Menlo与之后的许多重要研究项目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接下来说说“Experiment 19(19号实 验)”。这个项目的名字具有科幻片风格,它实质上是一次合作计划,于2008年至2009年进行。Experiment 19是一次“对 Windows Phone系统的重新想象”,旨在证明相同硬件条件下,WinNT内核的工作性能要比WinCE更快更好。因此这个计划十分重要,国外媒 体认为,当Greg Sullivan提到Windows Phone 8的起源时,他指的正是Experiment 19。

Experiment 19计划无疑是成功的。微软研究院使用两款配备相同ARM架构Tegra 2009芯片的原型机,结果发现,WinCE内核下的 执行效率,明显的逊色于WinNT内核的MinWin。因此,Experiment 19计划组致信Windows Phone开发团队,告知实验结果, 并最终使得微软决定放弃WinCE内核,采用WinNT。因为只有WinNT才能够适应未来的手机多核时代。

事实 上,Windows Phone 7的开发在2007年之前也已开始,并利用了Windows Mobile系统的“遗 产”:.NET Compact Framework和WinCE内核。研究者指出,Windows Phone 7在这样的技术下,其表现“可以接 受”。但他们之后却感到很失落,因为Windows Phone 7对于Windows PC的WinNT内核存在着兼容问题。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转而研 究ARM架构系统。

除了Experiment 19以外,从Project Menlo之中还诞生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衍生计划,它们对Windows Phone都有着极 大的影响,尤其是“TapGlance(一瞥即触)”。TapGlance可以说是动态磁贴(Live Tiles)的起源。在它的早期概念中,我们可以 看到一个有点眼熟的九宫格界面。有趣的是,在微软公布的这些文件中,对TapGlance的描述是“一目了然的信息”,这个理念在之后成为了 Windows Phone系统的设计哲学。

采用新内核之后的Windows Phone 8能否创造辉煌,我们无法预测。但很明显的,微软的野心不可小觑。

苹果中国否认 iPhone 5 八月发布

京华时报报讯(记者祝剑禾)

昨天,有网络传言称苹果iPhone5将于8月7日发布,苹果中国公司对此表示了否认。

苹果中国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没有收到美国总部关于新一代iPhone的任何消息。事实上,参照此前苹果推新款iPhone的节奏,两代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都 在一年以上,2007年1月,乔布斯带着iPhone首次亮相;2008年7月11日,3G iPhone出炉;2009年6月25日,苹果推出新款 iPhone,命名为iPhone3GS;2010年6月7日,iPhon4问世,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离世前一天,苹果推出iPhone4S。

业界普遍认为,新一代iPhone将于今年的10月份发布:除了要保证每一代iPhone一年左右的销售期这个因素之外,苹果在今年6月12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移动设备操作系统iOS6,并表示将在今年秋季10月份上市,而iOS5和iPhone4S也是在去年的10月份一同亮相。

高煥堂 5本 Android 的 eBooks (完整版Free)

歡迎下載 高煥堂 5本 Android 的 eBooks (完整版Free):

–>>(第二版)此處下載

☆ 身為架構師,圖形思考能力愈好,創意設計與人際溝通能力就愈好。因此,培養架構師的圖形思考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第二版)此處下載

☆ 17年前(1995),高煥堂在美國紐約工作之餘,撰寫了全球第一本軟體框架設計中文書籍:<<應用框架設計:入門與實例>>。經歷20多年的框架開發經驗,今天他再推出一本新潮的框架開發書籍。

–>>(第二版)此處下載

☆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里,如果应用开发者具备更多的进程和线程知识,将能有更多空间与平台软件、硬件开发者沟通,这对创造开源、开放的Android应用软件系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版)此處下載

☆ 每一個平台都有跨進程的IPC機制,讓不同進程裡的程序之間能互相通信。我撰寫本書,可協助應用開發者,大幅提升其掌握IPC和活用AIDL的能力,創造更多采多姿的應用軟件。

  –>>此處下載

☆  許多人誤認為Android應用軟件都是Java程序,卻不知道真正的Android應用軟件幾乎都需要Java與C/C++兩者並用,才能兼具力與美,才能實現深度的軟硬整合、端雲整合。

GitHub 为什么值 1 个亿

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GitHub近日成功获得了知名风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的1亿美元投资,巨额融资也让Github被赞美与质疑包围,很多人都怀疑Andreessen这次的1亿美元投资是否值得,Github拿这一亿美元是否吃得消?

1)不仅仅是控制系统,还是各种文件的储存系统

这个开源平台不仅拥有其它类似控制系统相同的功能,能够管理并储存修改过的代码,还能用于储存其它形式的文件,比如Word,PPT或者其它最终版软件,所以,GitHub不仅仅是一个控制系统,还是一个草稿与最终文件的储存系统。

2)开发者自行决定是否将修改发送到中心服务器

在Github之前,一些软件,比如CVS 以及Subversion都会给每个编辑中的软件一个中心储存库,每修改写一次代码,系统都会直接将代码发送到储存库,而使用像Github这样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不用将每次修改都 发送到中心储存库,只需在本地电脑上修改,然后自行决定将修改过的代码储存到中心服务器,这样许多开发者都愿意作更多细节性修改,因为没有那么麻烦。

GitHub还是一个Git储存库托管服务,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功能。Git是一个命令行工具,GitHub提供一个基于Web的图形界面,可以访问并控制一些协作功能,比如wiki以及基础任务管理工具。

3)复制——请求——合并三部曲

GitHub的撒手锏就是复制“fork”,能将一个用户的储存库复制到另一个用户的储存库,这样用户就可以访问别人的代码并且在自己的账户下进行 修改,修改好以后,如果该用户喜欢与别人分享,就可以发送一条请求给原始代码编写人,此人可以一键点击按钮,将别人的修改与自己的原始代码相结合。

正是这三个步骤:复制——请求——合并,让GitHub变得更加强悍。Code School 的Gregg Pollack 说,在GitHub之前,如果你想修改某个开源软件,就必须先下载原始代码,进行本地修改,然后将这些修改电邮给软件编写人,别些人再对这些修改作出评 估,再决定是否合并,非常麻烦。

4)降低开源程序修改门槛

而在GitHub中,你提交请求以后,原始代编写人可以看见你在GitHub上的个人介绍,包括其它表现,如果你的修改得到认可,就能获得信誉积 分,这些都会出现在你的个人简介中。GitHub还提供一个公开平台,大家都可参与讨论某个开源代码的修改方案。降低了开源程序修改的门槛,不论你是菜鸟 还是专家,都可以参与。

GitHub除了提供公共开源储存库,还提供On-premises 储存库(运行在用户或组织所在的经营场所计算机中的软件),虽然这些方案不能完全利用GitHub的网络效应优势,但可以享受它的协作功能。

这些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反映了GitHub的价值,另一方面,其竞争对手 Atlassian 在2010年的时候就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融资,也提供Git储存库以及错误追踪等协作工具,而GitHub的总功能最终会打败Atlassian,这也从侧面反映了GitHub的价值。

Via TC/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