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支付牌照获批 “用电视”时代临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第四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95家企业名单,其中首次出现了数字电视支付业务。据了解,通过该业务,用户可以用“电视+遥控器” 的方式进行银行卡支付。实际上,去年有品牌厂商就已经推出了具有银联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机。这样看来,似乎用电视支付已经近在眼前,但记者调查发现,事实 上,由于牵扯到支付安全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等问题,目前电视支付更多的还是一个概念,离消费者广泛应用还有距离。

据数字电视研究报告称,中国在2010年已经成为数字电视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并且到2017年末将达到4.17亿台。面对如此庞大的电视消费人群,电视支付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对于眼下来说,电视支付业务还仅仅是开始布局。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对记者表示,电视支付目前处在起步阶段,但对于电视机企业来说,是一 个产业链的延伸,对业务线的丰富是有利的。“以前针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支付牌照基本上已经覆盖很全面了,这次探索性让一些企业进入到电视支付领域,寻找 传统电视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广电专家吴纯勇表示,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获批,让行业思考除了正常的传输电视节目之外,电视还有没有其他 的功能。

电视支付牌照的发放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那么,当下这个市场的现状如何呢?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电视支付比PC支付有优势,对于用户来说,进入门槛较低,使用简单,对智能电视的推进来说是利好的。但是电视支付未来几年还影响不到支付格局,与三网融合一样,很多问题还需要多个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比如银行、工信部、软件企业、硬件厂商等。

电视支付是需要技术保障的,否则消费者的资金将置于危险之中。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不能有效保障电视支付的便捷、安全,技术上还有待完善。

部分城市尝鲜电视支付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电视支付目前更多的还是一种概念性的支付方式,但是在一些城市,消费者现在也可以成为电视支付的体验者。

在天津,只要消费者家中有高清机顶盒,再开通互动电视业务,就能在电视机上实现包括账户查询、转账还款及手机费、固定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取暖费等公用事业缴费。

在上海,2010年12月,打造出了银行卡电视支付产品与标准,推出了我国首个电视支付系统平台。

在杭州,2011年3月29日,杭州区域内华数电视用户可以在电视上使用支付宝账号进行购物,一举打通交易与支付环节,使得华数淘宝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购物、支付全流程的电视平台。

在江苏,首期开通的主要是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家乐购”网上商城、数字点卡购买等持卡人经常使用的便民服务业务。

在河北,2010年保定市开通家庭有线数字电视支付终端电费收取业务,居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机顶盒加遥控器缴纳电费。

文/山东商报

苹果为什么牛:离职员工创办 Android 和 EA

苹果新总部设计图

苹果新总部设计图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今天撰文,列举了从苹果离职的员工创办的十二家企业,就连竞争对手Android和游戏巨头EA也都出自苹果旧部的手笔。

以下为文章全文:

如果想证明苹果人才济济,只需要看看他们的员工离职后都创办了哪些公司即可。苹果前员工涉足的领域多种多样,从云计算到游戏,再到家电,可谓包罗万象。以下就是苹果前员工离职后创办的12家公司:

1、Nest Labs由iPod之父创立

在苹果工作时,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开发了iPod,从而帮助苹果重新定义了便携音乐播放器行业。法德尔2008年从苹果离职,后于2010年创办了Nest Labs,该公司重新定义了恒温器行业。苹果最近还与该公司合作,在网上商店销售这款恒温器。

2、Android创始人最初供职于苹果

安迪·鲁宾(Andy Rubin)的职业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当时是一名苹果工程师。后来,鲁宾离职创办了开源移动操作系统公司Android,并最终被谷歌收购。苹果后来称,鲁宾在苹果任职的经历对他开发Android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3、云操作系统创业公司Upthere由Mac OS功臣创办

作为Mac OS的功臣之一,柏兰德·瑟莱特(Bertrand Serlet)被普遍视为苹果的天才人物之一。他2011年中期离职,后来与另外几名苹果前员工创办了Upthere公司,专门开发云计算操作系统,希望改变人们在线存储文件的方式。

4、职业网络创业公司Meeteor由Mac项目经理创办

Meeteor希望将职业网络推进到下一个阶段,帮助用户认识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帮助的人。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李(Chris Lee)曾经担任Mac OS X的项目经理。

5、Path创始人戴夫·莫林(Dave Morin)同样是苹果旧部

莫林的最大影响是在社交网络领域,他曾经任职于Facebook,并参与了Facebook Connect通用登录服务的开发,最近还创办了私有社交网络Path。但在此之前,莫林曾经负责苹果的高等教育营销业务。

6、Flipboard创始人之一曾是苹果高级工程师

埃文·多尔(Evan Doll)在苹果任职了6年时间,首先担任专业视频软件工程师,后来成为iPhone高级软件工程师。他2009年中期离开公司,与他人共同创办了Flipboard,这是一款可以将各种社交和网络内容以杂志模式呈现的应用。

7、Posterous由苹果前工程师创办

萨琴·阿加瓦尔(Sachin Agarwal)曾经在苹果工作了6年,后于2008年创办了Posterous,这是一款简约的博客平台,最终被Twitter收购。

8、投资者社交平台Stocktwits由苹果安全分析师创办

Stocktwits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实时信息分享渠道。该公司创立于4年前,其联合创始人索伦·马克贝斯(Macbeth)曾在2005年左右短暂担任过苹果的信息安全高级分析师。

9、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是苹果用户体验架构师

在2003年创办LinkedIn近10年前,霍夫曼曾经担任苹果用户体验架构师。霍夫曼的LinkedIn资料显示,他曾经在苹果负责过多个大项目,包括eWorld International和Global Access Assistant。尽管这些项目似乎知名度很低,但毕竟当时是在90年代中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尚未回归,而且苹果也完全改变了发展方向。

10、数字教科书创业公司Inkling创始人曾任职于苹果教育市场营销部

马特·麦金尼斯(Matt Macinniss)在苹果工作过7年,担任过多个职位,还曾负责过教育市场营销工作。他2007年离职创办了Inkling,这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教育创业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发行互动数字教科书的平台。不幸的是,苹果也已经推出了自家的互动教科书软件。

11、EA创始人早期曾供职于苹果

特里普·霍金斯(Trip Hawkins)早期曾经担任苹果营销总监,但最终于1982年离职创办了EA。乔布斯将此视为一种“背叛行为”,但事实证明,霍金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还从苹果挖来了很多人帮助他运营当时还处于发展初期的EA,包括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和帕特·马里奥特(Pat Marriott)。

12、Salesforce.com创始人曾在苹果工作过一个夏天

Salesforce.com创始人兼CEO马克·本尼奥夫(Marc Benioff)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苹果从事过一个夏天的编程工作。尽管这或许不足以将他列为苹果旧部,但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巨大。本尼奥夫后来写道:“那年夏天,我发现一名企业家完全有可能推动革命性的创意。”

13、Square也有很多苹果旧部

Square虽然并非由苹果前员工创办,但这家创业公司的确吸引了大量苹果前员工。Square拥有众多苹果前设计师,最近还招募了一名苹果前硬件工程师,帮助其开发硬件产品。(书聿)

甲骨文宣布 MySQL Forge 项目终止

甲骨文的MySQL团队今天在博客中称,MySQL Forge即将于8月1日终止。

MySQL Forge项目旨在为MySQL开发者提供一个用于信息共享的社区wiki库。但是甲骨文发现在过去几年,MySQL社区使用Forge越来越少,反而更多被垃圾邮件造访。因此,甲骨文决定关闭Forge。

Forge关闭后,MySQL工作日志以及内部文档将被转移到dev.mysql.com,并配备新的垃圾邮件防御措施。

MySQL Wiki(Forge项目的主要工作)将被迁移到https://wikis.oracle.com/display/mysql

Via MySQL Blog

国外开发者爆料 App Store 排名黑幕

苹果一直没有对外界公布App Store的排名规则,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特别对独立开发者而言,每改一次算法,都让他们诚惶诚恐、摸不着头脑。但最近一个独立开发者爆料了苹果App Store 的种种黑幕,来抗议苹果的不齿行径。

iPhone自带的时钟应用Timer其实并不怎么样,David Barnard开发了一个新应用Timer,但如果你在App Store里搜索“timer”,你不会发现它,因为苹果的阴暗面、频繁改变搜索规则,使得最好的timer不能被搜到。

一. 保持自带应用高曝光率

Barnard 投了7000美元来开发这个应用,它简单明朗、快捷智能、大大的按钮可以方便预设时间,你只需要启动、然后预设你想要的时间间隔就行了,但其在苹果应用商 店上架1个多月后,它只挣到了5000美元,连成本都没赚回来,主要是iPhone用户根本就找不到它,当搜索“timer”的时候,这个应用只排到了 Top 50。

App Store 黑幕

等到App Cubby(Barnard建立的应用公司)最近发布了它的旗舰软件Launch Center Pro,Barnard 在在推销它的时候交叉推销了Timer,这帮助Timer下载量增加到7500次、但它的排名仍然只是49位,只因苹果自家有这个应用特性。

二. 无视投机分子滥用算法

Barnard 表示:我一直在做应用商店优化,但我无法控制App Store的搜索算法,而有些开发者索性滥用App Store的搜索算法。比如 Intuit 曾经制作了一款里程跟踪应用Tap2Track,跟Barnard 自己公司App Cubby的Trip Cubby是 竞争对手,但是其对手却把“cubby”放在他们的应用说明中,以至于用户搜索“cubby”的时候就能出现他们的应用。Barnard从2008年 App Store 出现之前就做iPhone App 开发,他自诩经验丰富、业内人脉也不错、但在App Store面前一切都是无用功。

App Store 黑幕

三. 频繁修改搜索规则

  1. 另外一个主流开发平台的应用Pocket,他们也注意到App Store最近又改算法了,但他们的际遇跟Timer不同,他们已经从第30位上升到第一位了,为什么会这样?没人知道,但Pocket注册比较早、长期知名度比较好,这是唯一可以追溯的。
  2. 开发者优化搜索关键词似乎已经不管用了,苹果在08或者09年已经停止查看描述关键词;之后趋向于只查看标题,查看应用在App Store待的时间的长度,查看下载量,查看总体知名度;而最近被爆算法又变:新算法将根据应用的用户评价和内容描述来计算受欢迎程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 只根据应用的名称排列。
  3. 比如你现在搜索Insta,可是最前面的不是 Instacast, Instagram 以及 Instapaper,却是一个不知名的应用,可当你搜索“photo”的时候,排第一的却是Instagram。这样以后“photo”相关类的应用就 别想推翻Instagram了,加上一个新应用往往没什么知名度,要想排上去就更难了。

小结:从长期上看,苹果和独立开发者有着共同的利益,苹果需要源源不断的独立开发者来达到巨大的、持续性的盈利。但是苹果却一味对它们的战略保密,它从不向开发者公布流量来自哪里、在后台私自修改搜索法则,独立开发者必须不断猜测苹果的动向,这只会让开发者越来越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