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红帽内部会议的消息:RHEL 7 将基于 Fedora 18,Fedora 18 计划于今年 11 月发布,而 RHEL 7 则计划于明年年中发布。
RHEL 7 将支持 ext4、XFS、Btrfs 分区,包括数据和启动分区,其中 ext4 仍将是默认分区类型。
来自红帽内部会议的消息:RHEL 7 将基于 Fedora 18,Fedora 18 计划于今年 11 月发布,而 RHEL 7 则计划于明年年中发布。
RHEL 7 将支持 ext4、XFS、Btrfs 分区,包括数据和启动分区,其中 ext4 仍将是默认分区类型。
北京晚报 匡峰
年仅30岁就与爱因斯坦一起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为第一批终身教授的冯·诺依曼,开创了电脑的历史。他在60多年前确定的计算机结构,至今仍为电脑设计者所遵循。
1952年美国大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电脑预测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便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胜出,但无人相信。 当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胜出,而且实际得票数与UNIVAC的预测得票数只有不到1%的误差,整个世界开始对电子计算机的功 能有了新的认识。
在IT精英扎堆儿的新中关购物中心,一位手拿老式杆儿秤的大厨引来了过往路人的驻足,因为大厨手中的这根杆儿秤称的不是瓜果蔬菜,而是数十台上世纪的老式笔记本电脑。这场别开生面的“告别沉重U锋睿‘称重’挑战赛”上,一台13.8斤重的笔记本电脑最终成了“重量级”冠军,而联想的这种独特的告别沉重的方式,让人们能真正感受到时代与时代的区隔,感受到最新的电脑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最初的电脑,重达数十吨
最早的电脑是谁发明的,或者说最早的电脑是哪一部,其实是有很多争议的,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没有争议,那就是不管最早的电脑是哪部,它们都是体积有数间房甚至半个足球场般大,总重有数十吨的庞然大物。
不少人认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是全世界第一台电脑。
1946年2月14日,当第一批参观者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看到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埃尼阿克”时,尽管事先已经有过介绍,但内心仍对这个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能干些什么有些懵懵懂懂。
“埃尼阿克”表面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内部则有1.8万个电子管,这些电子管平均每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不得不满头大汗不停地更换。“埃尼 阿克”的耗电量也超过174千瓦每小时,据说一启动,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不过当时,“埃尼阿克”为到场的参观者展现了它的“绝招”——1秒钟内进行 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让参观者惊叹不已。
“埃尼阿克”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马里兰州的阿伯丁武器试验场的“弹道研究实验室”计算弹道数据。“埃尼阿克”投入使用后,计算弹道只需3秒钟,此前,则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
也有人认为,英国1943年研制出的“巨人”计算机才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只不过它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75年才被英国政府解密。解密后,英国 《每日邮报》这样描述“巨人”:“体型巨大,足以占据半间屋子。运行时,它机体上数百个真空管闪烁红光……”。“巨人”被用于盟军破译德军密码,《每日邮 报》说,如果没有“巨人”,二战至少还要再持续18个月,造成数十万人员损失。
1975年,当“巨人”解密时,“埃尼阿克”早已退役,并在华盛顿一家博物馆里作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被人们“瞻仰”了20年。
古老的算盘,也叫计算机
电脑的学名叫做电子计算机,不过现在的人图省事,更多把computer直接简译成计算机。
美国畅销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当年红极一时的小说《假如明天来临》写过这样的故事:骗子杰夫向人兜售“袖珍计算机”,对于这种“计算机”,杰夫的描述是 ——“价格低廉,绝无故障,节约能源,10年无需任何保养”。当购买者打开这种“计算机”的包装盒才发现,这台“计算机”,其实就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数千 年的算盘。
算盘,在人类的计算工具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 域,都曾先后出现过不同形式的算盘,不过只有中国的珠算一直沿用了下来。算盘虽然与电子不沾边,在科学史上,依然可以被称为“计算机”,当然,更准确的称 谓应该是“计算工具”。
《电脑史话》中曾说:“谁都知道,电脑的学名叫做电子计算机。以人类发明这种机器的初衷,它的始祖应该是计算工具。”
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获的猎物,石头就是计算工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手指,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自然也就成了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十五世纪后,天文、航海的需要促使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的诞生。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当时流行的对数刻度尺的基础上发明了“机械化”计算尺,这项发明 被搁置了200年。后来,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为了快速计算蒸汽机的功率和气缸体积,研究出了一把名副其实的计算尺并流传后世,成为工业革命时期工程师随身 携带的必不可少的“计算机”。
此后百年,包括钟表齿轮式的机械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机械式计算机也不断出现,从仅可以运算加减法,到加减乘除样样精通,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出真正的电子计算机,也就是电脑。
现代计算机,盈盈一握中
说到现代计算机,有一个人居功至伟,他就是被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的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在科学史上,对约翰·冯·诺依曼有如下评价——“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值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的开拓性工作。”
1944年夏,参加原子弹研制的诺依曼在火车站候车时与“埃尼阿克”项目负责人偶遇。这次偶遇不仅改变了“埃尼阿克”的研究进程,也改变了历史。
冯·诺依曼对号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埃尼阿克”的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后更针对“埃尼阿克”的缺陷在其尚未投入运行前,便着手起草了一份新的 设计报告,即电脑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是电脑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了电脑时代的开始。报告中所确定计算机的结构,包括采用存 储程序以及二进制编码等,至今仍为电脑设计者所遵循。
1954年,在“埃尼阿克”退役的前一年,约翰·冯·诺依曼被查出身患癌症。三年后,这位“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永远的离开了。
诺依曼身后的半个多世纪,半导体技术等诸多前沿科技的突飞猛进,让现在的电脑,让当年的诺依曼等科学巨匠也无法想象了。在联想的“告别沉重U锋睿‘称重’挑战赛”现场,十几年前IBM设计的笨重的笔记本电脑,与联想现在IdeaPad U310和410这样的轻薄笔记本电脑摆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仅仅十几毫米厚的纤薄的外表下,隐藏着强大的“内心”,这些都尽情诠释了当下年轻人“无重量,有分量”的生活态度。
同样在几天前,Acer宏碁在北京亮相了“蜂鸟S5”,号称全球最薄的“超极本”电脑,最薄处仅仅只有11毫米。这台屡次夺得国际奖项,包括美国 Laptop的2012CES最佳奖项、2012台北电脑展最佳选择奖的电脑,突破了接口的尺寸给笔记本电脑厚度带来的限制,最薄11毫米的镁铝合金机身 结合超轻薄与流线型设计,将经典和未来感融为一体。不仅体积是当年面对占地上百平方米的“埃尼阿克”电脑的冯·诺依曼等科学宗师无法想象的,而且这样盈盈 一握的电脑,搭配了性能无与伦比的芯片,其性能更是前人所难以想象的。
早在1981年Osborne就研发出了笔记本电脑的雏形—— Osborne 1便携式电脑,但12公斤的重量很难让人想到便携,不过一体化的显示屏设计还是让这款电脑卖得相当不错。4年以后,东芝公司的T1100再度将笔记本概念 改写,相比Osborne 1这个大块头也苗条多了,但依然有6.8公斤重。
现在的电脑不仅有Acer的“蜂鸟S5”这样的全球最薄 “超极本”,甚至是一台手掌大小的设备,计算能力也是从前的铺满一间屋子的设备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威富多媒体最近在北京展示的全新概念产品云台 (YUNTAB)手机本,虽然只有手机的体积,但作为跨越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掌上设备,既具备专业手机的特性,又要兼容平板电脑的大屏幕体验及强大的云 服务能力和丰富的软件应用,成为一种崭新的概念。
根据Dice网站最新的调查显示,本月“最急需的十大IT技术”Java开发人员排到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NET开发人员。该数据显示,软件开发人员名列第四。不过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因为在IT界基本上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是在开发软件。
Dice网站的信息显示,在人才招聘市场,现在各个公司的招聘部门经理和主管们经常提及这些上榜的岗位,其频繁程度已经是其他工作岗位的二倍甚至三倍。根据招聘公司的报告显示,在全美大约有85,000个就业机会,其中和IT产业相关的就多达36,000个。
Dice 网站的爱丽丝 希尔(Alice Hill)认为,有如此多的公司急需这些技术人才,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一是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比如说手机市场;另外一个就是对有经验人才的迫切 需求。虽然子在招聘市场上以上所列举的人才是如此的紧缺,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并没有耐心为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培训使其逐渐成长起来。
下面是市场最急需的10类技术人才:
1,Java开发人员
2,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3,NET开发人员
4,软件开发人员
5,网络安全
6,SAP
7,SharePoint
8,网页开发工程师
9,Active federal security clearance
10,网络工程师
编译/腾讯科技
微软最近教会了诺基亚一件事:不要相信商业合作伙伴可以成为救世主。
在微软最近举行的移动操作系统发布会上,负责人宣布今年秋季将正式推出新款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由于使用的是全新内核,与之前的软件版本不能兼容。
这意味着诺基亚已售出的200多万台Windows Phone 7系统的Lumia手机无法升级到最新操作系统。
“这 对于业绩与规模持续下滑的诺基亚来说是雪上加霜,虽然微软在针对诺基亚进行二次有效的软件系统开发,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这将使诺基亚受到重创。”资深产业 观察人士洪仕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市场上的Windows手机,比如Lumia等都将逐渐被降到较低的阶层,未来很可能会被彻底抛弃。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Asymco的分析师称,诺基亚首席执行官(CEO)史蒂芬·埃洛普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改变之前的很多决定。
诺基亚“押注”患难联姻
去年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 7手机,而诺基亚自家的Meego则被放在长期战略位置。同时,双方将展开在搜索、软件商店、增值服务、office、游戏、地图等各方面的合作。
对于合作,埃洛普曾公开表示,诺基亚将会努力与谷歌Android(安卓)区别开来,而这也是诺基亚选择微软的原因之一。
过去,诺基亚的优势一直体现在硬件方面,它的软件多年来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埃洛普说,微软的系统能够帮助诺基亚实现创新。
微软则被业内看做是“捡了个大便宜。”
即便是在今年第一季度,Windows Phone手机也仅占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2.2%,远远落后于苹果和谷歌。迫切需要在iOS和Android之外的第三大系统中展示自己的差异和特色服务,微软选择了诺基亚。至少在微软看来,这家业绩处于下滑通道的巨头还有庞大的用户群支撑。
手 机中国联盟秘书长、IC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老杳表示,微软将做了多年不见起色的Phone 7卖给了手机老大,必应将支持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上的搜索服务,而诺基亚的地图则补充了必应的缺憾。“微软用自己的非核心业务换来诺基亚核心对自己的支持, 诺基亚则将自己的未来赌在了微软做了十几年都没有做成功的Windows Phone上。”
虽然起初的合作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公平,但iPhone面市五年间,诺基亚的市值暴跌89%,埃洛普已经把比尔·盖茨看做了难兄难弟。毕竟,苹果仅凭iPhone一款产品,就超过了微软所有业务的收入总和——这种情况下,他们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微软变卦
事情的变化总是比人们想象中更快。
6个月前,埃洛普兴奋地宣布,Lumia 900将被视为展示微软新款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的标志性平台。而6个月后,微软宣布推出Windows Phone的重大升级程序,此举让诺基亚的股票在芬兰当地跌到了近十六年来最低水平。
“在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如果我们能预料到市场的变化是如此迅速,我们所做的事情将会有很大不同。安卓手机的价格在中国市场急速下降,出乎我们的意料。市场变 化如此快速,使得诺基亚的情况在短期内变得更加糟糕,但是我们将会继续改善我们的策略。”埃洛普并没有直接批评合作伙伴对于自己的这一拳重击。
相反,有消息称,在促成Windows Phone 8的成功上,诺基亚是微软所有硬件合作伙伴中投资最多的一家公司。业内人士预测,对诺基亚来说,未来更有可能的是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来确保Windows Phone获得成功。
和埃洛普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的高级产品经理雷格·萨利文(Greg Sulliva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没有人希望犹豫过度而错过机会。”
在解释为何限制早前的Windows Phone 7手机升级时,雷格·萨利文表示:“没有人希望由于过时的硬件标准而使得功能受限,这也是技术带给你的,只要你有更新的、更好的,就将被取代。”
答案很明显,诺基亚被微软毫不客气地认为其硬件标准过时了。
无 论怎样,诺基亚已经将自己未来的赌注押在了微软身上,但在合作关系中,软件巨头显然更加傲慢。除了诺基亚之外,市场上还有其他公司在制造Windows Phone手机。 可以看到,在Windows Phone 8宣布的首批设备供应商中,除了诺基亚,华为、三星和HTC均在榜上。“如果说HTC和三星这两个Android手机市场的领先者也计划推出 Windows Phone的话,这对诺基亚无疑又是重创。”洪仕斌说。
但除了思考如何让消费者购买不会升级的新手机外,诺基亚也许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巩固自己的地盘上,有消息称,微软将会在不久后推出低价位的Windows Phone 8手机,这会是压垮诺基亚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甲骨文公司计划在下周二发布88个安全补丁,用于修复其产品中被发现的安全漏洞。
甲骨文表示,其中一些安全漏洞影响到多个产品,并建议用户和开发者尽快打上这些补丁。
这些补丁包括:
Via Inf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