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Android 平台可能走向半封闭

随着谷歌宣布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价值125亿美元的收购之后,摩托罗拉移动已经成为谷歌旗下的独立子公司。尽管谷歌承诺将至少在“未来5年”时间内保持其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并同意为其技术专利组合的授权收取公平和合理的费用。 但是,谷歌的承诺也存在较大变数,其在承诺5年的时间限制中说明,谷歌保留了将Android转变成为封闭和独有平台的权利。未来Android平台很有可能走向半封闭,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带来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的又一次洗牌。

对内加强管控:高层大换血

在全球智能终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硬件厂商利润呈现日益下滑的趋势下,以及摩托罗拉移动过去三年累计亏损了17亿美元的困境下,摩托罗拉移动以125亿美元的高身价嫁入谷歌可谓是一种最好的归宿。

当然,谷歌在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中也收获颇丰。其获得了摩托罗拉移动拥有的约17000项专利以及2G、3G、4GLTE、视频压缩解压方面 的7500项争议专利。这些专利涵盖了手机、平板电脑、机顶盒以及其他硬件等诸多领域。利用这些专利,谷歌可以更好地应对来自甲骨文、微软、苹果公司的专利官司。

不过,虽然谷歌决定让摩托罗拉移动独立运营,职员也将保留电子邮件账号,摩托罗拉标志也将保留。但谷歌的一系列举动说明其正在加强对于摩托罗拉 移动的管控力度,该公司组织机构正在出现巨大变动,其中最大变化来自最高管理层。摩托罗拉移动现任CEO桑杰·贾(Sanjay Jha)已经离职,继任者将是谷歌前美洲区总裁丹尼斯·伍德赛德(Dennis Woodside)。

除了CEO桑杰·贾离职以外,其他几位摩托罗拉高管也将离开公司。消息人士称,摩托罗拉移动的首席战略官约翰·布赫尔(John Bucher)、高级副总裁阿兰·穆特里西(Alain Mutricy)、供应链主管迈克·弗莱明(Mike Fleming)、首席营销官比尔·奥格尔(Bill Ogle)、人力资源主管斯科特·克拉姆(Scott Crum)、首席运营官尤尔根·斯塔克(Juergen Stark)和首席财务官马克·罗斯曼(Marc Rothman)都将辞职。

与此同时,谷歌还任命了新的人力资源主管、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营销官,谷歌聘请了电商亚马逊前供应链负责人马克·兰德尔(Mark Randall)、经纪与咨询服务供应商Marsh&McLennan前首席财务官凡妮莎·惠特曼(Vanessa Wittman)、Visa 以及Nvidia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斯科特·沙利文(Scott Sullivan)以及谷歌营销业务副总裁加里·布里格斯(Gary Briggs)等业内高管加入。

对外承诺存变数:Android或成半封闭平台

在对摩托罗拉移动加强内部管控的同时,谷歌也针对Android平台未来的开放性作出承诺:“谷歌将至少在未来5年时间内保持其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并同意为其技术专利组合的授权收取公平和合理的费用。”

然而,谷歌的承诺也存在较大变数,其在承诺5年的时间限制中说明,谷歌保留了将Android转变成为封闭和独有平台的权利。对此,赛迪顾问通 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周宇岩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如果谷歌100%地承诺开源,那么它就不需要在承诺前加上期限。谷歌正在摩托罗拉移动身上更多地 体现谷歌自己的战略,目前谷歌也完成了从谷歌云、谷歌搜索等软件到终端硬件等全生态系统的整合,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与其他智能终端硬件厂商去竞争。因此,未 来Android平台很有可能走向半封闭,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带来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的又一次洗牌。”

其实,早在2011年8月15日谷歌正式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消息发布之后,就刺激了Android阵营的很多厂商,那些不甘“陪太子读书”的厂商均表示可能投向其他阵营。

而一旦Android阵营出现“集体叛逃”情况,微软的Windows Phone将迎来历史性机遇。诺基亚与微软的联姻已被世人所看好,认为将实现共赢。而随着诺基亚推出多款Windows Phone手机后,当前的Windows Phone阵营中已经云集了诺基亚、三星、HTC、LG、中兴等主流大型手机厂商。

我们知道,谷歌Android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开放的政策和众多手机厂商的集体加盟,未来微软Windows Phone应该也会效仿这种模式。一旦Android阵营出现逃兵,那么微软Windows Phone 7将成为最好的“收容所”。

如果微软Windows Phone阵营不断壮大,将导致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 Phone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三大阵营的实力将日趋均衡。此外,未来智能手机的硬件品牌将日趋淡化,取而代之的生态系统的打造将会更为关键。而这一切将更 多地取决于谷歌正式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的进一步策略。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微软11月份将发布iPad和Android版Office

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BGR周三(5月23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办公套件Office将于今年11月发布基于苹果iPad和Android操作系统版本。

BRG援引“可靠消息人士”的言论报道称,微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完整的iPad版Office套件,这种应用的加载屏幕显示“iOS版Office”(Office
for iOS),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套件也可兼容iPhone和iPod Touch。

报道还称,Android版Office套件也将在11月份与iOS版一起推出。有关这个软件的其他细节仍属未知,如价格或特性等。

去年11月首次有消息称,微软正在开发iOS版Office套件。消息还称,微软计划为苹果数字经销渠道Mac App Store发布更新版的Mac版Office。今年2月,有关iPad版Office的传言再次浮出水面,当时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报道称,iPad版Office即将推出。但微软迅速地对这篇报道及其所附图片作出回应,称其为“基于不准确的传言和猜测”。

今年2月份就有报道称,iPad版Office“很快”就会提交给苹果进行审查,暗示这款软件很快就会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但自那以来,一直都没有iPad版Office的相关传言浮出水面。

报道还称,iPad版Office用户可本地或在线制作和编辑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件。但目前还不确定微软是否会支持其他Office应用,如Outlook或Communicator等。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为苹果iOS平台开发了众多软件,如电子记事本OneNote、必应(Bing)、在线云服务SkyDrive、My Xbox Live和游戏Kinectimals等。

12 款优秀的 JavaScript MVC 框架评估

在最近的几个月中,作者(Gordon L.Hempton)一直在寻求哪种MVC框架最为完美,他将目前能获取到的所有框架都粗略地试了试,然后在文章中列出了每一种框架的情况概要,在文末分享了作者经过对比之后最终的推荐产品。

首先要特别说明一下,作者认为以下四个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 UI Bindings(UI绑定):作者想说的不仅仅是模板,而是想谈一种在底层模型出现变化时,视图层能够自动相应地更新的陈述性方法。一旦您用过了支持UI Binding的框架(例如Flex)就很难放手回头了。
  • Composed Views(模块化视图):与所有的软件开发者一样,作者也喜欢编写模块化、可重用的代码。基于这样的原因,当给UI编程的时候,作者喜欢使用视图的方法来创作(个人更偏好在模板层时使用),当然这样也就需要拥有足够丰富的视图组件来支持。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可重用的页面小工具的范例。
  • Web Presentation Layer(web表示层):我们是在为web编写程序,最不想要的就是Native风格的小工具;但是也没有什么理由来为一个web框架来创建它自己的布局管理器。HTML和CSS是目前解决样式与布局的最好的方法,他们被这样应用着,框架也应该以这一点为核心。
  • Play Nicely With Others(兼容,友好):不得不承认,jQuery是十分犀利的。作者不喜欢那种绑定着一个sub-par jQuery副本的框架,而直接推荐使用jQuery的那种框架才是作者需要的。

候选方案

下面这个表格列出了12个框架对于上述几种特性的支持关系,在后面的部分会详细叙述,您也可以在之后的文章中点击相应的链接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1.  Backbone.js

Backbone.js是web最火的框架,如果不了解它将寸步难行,众多知名品牌均支持该框架,令人印象深刻,自然地成为作者最先进行尝试的框架。作者用它来建造了一个Group Talent内部用行政管理方面功能的feature应用。

优点:强大的社区,还有大量的实力支持。例如它本身就较多地使用了Underscore.js(也是一个强大的框架)。

缺点:抽象功能不够强,以及一些需要的功能还没实现。整个框架十分轻量级,产出的结果是一大堆引用文件和样板:而且应用的规模越大这一点就会越明显。

2.  SproutCore 1.x

SproutCore最开始是苹果公司用于其iCloud上面的。除了名字起得很不好之外,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框架,也是最大的框架之一。

优点:支持绑定,忠实的社区粉丝,优秀的feature很多。

缺点:过于死板,难以去除无用的feature,强制使用一种Native风格的范例,严重的问题在于该框架不允许使用HTML来做布局。

3.  Sammy.js

Sammy是作者偶然发现的一个比较小的框架,因为它太简化了,基本不能占据列表的席位。其核心feature是一个路由系统,让应用与AJAX进行交换。

优点:简单的学习曲线,与服务器端的app集成更加容易。

缺点:太过于简单,对于大型应用就有些捉襟见肘。

4.  Spine.js

器如其名,Spine显然是受到Backbone的强烈影响,像Backbone一样也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框架,遵循相似的模型。

优点:轻量级,文档做得很好。

缺点:从根本上就有缺陷。Spine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一个坚果外壳中的一堆异步的UI集,这意味着UI应该是在理想化条件下永远不会阻塞的”。而做了一系列的非阻塞式实时应用之后,作者可以说这简直是不现实的,除非后端是像Operational Transformation之类的。

5.  Cappuccino

Cappuccino是一款更加独特的框架,自带编程语言Objective-J,还能尝试着在浏览器中仿真Cocoa。

优点:大型的构想出的框架,良好的社区环境,强大的继承模型。

缺点:在您所有能用Javascript仿真的语言之外,Objective-C是作者最不想选用的。它起源一位iOS开发人员,作者到现在还没想明白用浏览器编写Objective-J是什么意思。

6.  Knockout.js

K.O.是一个MVVM框架,受到其支持者的大量好评。它强调陈述式UI绑定和自动UI刷新。

优点:支持绑定,文档做得出色,引导系统超级赞。

缺点:绑定语法晦涩,缺乏坚实的视图组件层次结构。作者希望能够轻松地重用组件,也觉得定义成一个MVVM框架是有害的。这些框架中基本没有MVC,但都是(MVP,MVVM之类的)的变种。

7.  Javascript MVC

作者的兴趣是充分地披露各种框架,对Js MVC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来评估。

优点:坚实的社区基础和积累。

缺点:基于Strings的继承模型很尴尬,控制器太接近视图又缺乏绑定机制。命名方式太不受保护了,相当于这样的情况:如果RoR可以说是“Rudy web Framework”的简写。

8.  Google Web Toolkit

GWT是一系列的客户端工具包,除了框架之外还包含很多其他工具。它可以把java语言编译成Javascript,支持标准Java库的一个子集,最初是Google公司使用在Wave上面的。

优点:综合宽泛的框架,拥有强大的社区支持。基于Java的坚实组件继承模型,在巨型客户端应用上表现出色。

缺点:除了Google说的之外,GWT将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就好像最初DART那样,很明显Java不是web的未来。更严重的是,客户端对于Java的抽象有一点不合适。

9.  Google Closure

如果说Google Closure仅仅是一个js框架,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工具包。附带编译器和优化器。

优点:由Google用在其很多主流app上面。良好的基于组件的UI编写系统。

缺点:不支持UI绑定。

10.  Ember.js

Ember(之前是SproutCore 2.0)是竞争者中的新丁。它是一个尝试:从SproutCore2.0中抽取分离其核心feature并转变成为一个更加紧凑的模型框架,更加适合web。

优点:特别丰富的模板系统,拥有可编写的视图和UI绑定。

缺点:由于太新,文档跟不上。

11.  Angular.js

Angular是在作者发布评估结果之后才发现的一个很好的框架,由Googler开发,包含了很多有趣的设计选择。

优点:关于模板的范围和控制器的设计考虑的很周到。具有依赖注入系统(作者本人是一个iOS粉丝)。支持丰富的UI绑定语法,从而使得过滤和转换这样的工作开销很小。

缺点:代码库很不健全,也不够模块化。视图也不够模块化(关于这点在Batman.js的缺陷中讨论的更加细致)

12.  Batman.js

Batman由Shopify创作,是另一款与Knockout和Angular具有相似脉络的框架。Batman拥有良好的UI绑定系统,是基 于HTML属性的。Batman是唯一的一款使用惯用语法Coffeescript编写的框架,并且紧密地与NODE.Js集成在一起,甚至可以到拥有其 (可选的)Node.js服务器的程度。

优点:代码库十分清晰,绑定方法优良又简单,耐用,流程化。

缺点:作者非常不喜欢这种“独行侠”式的作风,更不用说这种加强单一控制器的主意了。与Knockout和Angular一样,在组件嵌套的时候 遭受同样的折磨。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模板,还更想要陈述式的可重用的模板框架。相比,Ember在框架之上拥有的是一个基于EMBER他们自己的逻辑(可 能是在控制器层上的)的整套组件能陈述式重用的方法。

赢家

最终,Ember.js是能满足作者全部需求的唯一一款框架。最近作者将一个小的Backbone应用转换成了Ember来实验,除了一些性能方面的小问题之外,作者对于产生的代码库更为欣慰。由Yehuda Katz支持,整个围绕Ember.js技术讨论社区也十分奇妙:这一定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框架。

当然这个列表还是不够全面。几乎所有这些框架都被发现被人骂得臭名昭著体无完肤,或者被Hacker News点名。

你用的MVC框架是哪一款呢?

原文:The Top 10 Javascript MVC Frameworks Reviewed

来自: Web App Trend

HTC 发布升级到 Android 4.0 的时间表

HTC 更新了其网站上的 Android FAQ 页面,给出了旗下各个 Android 手机将升级到 Android 4.0 的时间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Droid Incredible 2, Amaze, Desire, Desire HD, Evo 3D, Evo 4G+ 等一系列手机将接收到升级的信息。

FAQ 页面中显示了每款手机的升级时间以及不同运营商接纳的时间,例如 Sensation 将在六月份更新,而 T-Mobile 的 Sensation 用户在5月16日就已经获得OTA更新。

详情请看 HTC 的 Android FAQ 页面

分析Android平台环境及开发者可借鉴的措施

第1页分析Android平台环境及开发者可借鉴的措施

随Google Play繁荣发展

苹果逐步淘汰UDID的计划引起了应用营销社区的恐慌。UDID曾为广告活动提供了标准化且获得广泛支持的方法。不幸的是,目前没有单个可替代UDID的解决方 案。iOS市场似乎已出现分裂现象,许多种技术都在争相吸引开发者的注意力。这使应用开发者更难以分派他们手上的资源。

这种不确定性导 致部分营销人员开始更加重视Google Play,希望以此来促进其手机业务的持续成长。不幸的是,行业发布的众多报告表明苹果的iOS盈利能力显然较高,这成为许多营销人员远离Android 开发的原因。理智的营销人员都知道,高层次数据统计往往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尽管我们不建议完全忽视iOS市场,但经过计算你会发现,Android的盈 利机遇远远超过你的设想。

规模更大,成本更低

OS share(from Fiksu)

单纯从市场大小来看,Android平台就要比iOS更为出众。根据尼尔森统计数据所示,Android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48%,iOS的市场份额为32%。据谷歌所称,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数量约为85万,Google Play应用总体下载量已超过150亿。应用搜索公司Xyologic报告称,2012年3月美国地区Android应用下载量为6.17亿次,而iPhone上的应用下载量为3.93亿次。

Android还提供了更大的广告库存,而且成本较低。Fiksu近期分析称Android的广告库存比iOS多12%。此外,这些广告印象的估算成本比iOS低40%。

Android优势

Android与iOS相比还有大量的优势,使其成为营销测试和快速发布的绝佳环境。因为该系统没有应用审核过程,所以你可以快速更新设计,采用那些效果最好的功能。苹果的提交和审核过程使iOS应用更新需要花费数周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Google Play是个更容易进入的市场。iOS中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任何应用来说,营销都是一场挑战,而新应用的大量出现以及苹果政策的改变使应用在iOS中突出 重围变得更加困难。Xyologic报告称:“在过去5个月内,iOS应用发行商的发展势头显著放缓。我们追踪的许多关键表现指标正在下滑,尤其是进入前 100名的新应用数量。我们将此视为苹果环境给应用营销人员带来的新挑战。”

在iOS中,应用排名至关重要,而且获得好的排名往往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与之不同的是,Google Play有个强大的搜索引擎,使用户可以较为容易地找到你的应用。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Google Play中80%的用户来源于应用搜索。

最后,Android还解决了营销归属的问题,因为它提供了显示匿名身份的下载信息。这是个对行业极为有利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你能够由此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广告成本流向何处。你能够精确地知道营销方法是否有效。iOS的跟踪解决方案并不能精确分析数据或用户体验问题。

盈利性的比较

当然,开发者最关心的还是Android的盈利问题。这两个平台之间的差别明显:来自Flurry的Peter Farago在去年12月公布的报告显示,Google Play的盈利约为iOS的24%。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两个平台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Flurry注意到,差距背后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付费机制,期 望Google Wallet和Google Checkout的整合能够使应用盈利得到改善。这种改变已经体现出成效:应用搜索公司Distimo表示,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美国前 200名应用的日平均盈利已经提高了80%。TinyCo声称,Google Play和iTunes的每付费用户平均盈利已经与iOS相近,发现在Amazon平台的表现已经超越了iOS。

忠实用户获取成本

Google Play上的盈利统计的问题主要在于“平均”体验。我们已经发现,如果你准确定位目标用户且采用了合适的开发战略,Android应用转化和产生忠诚用户的比率与iOS应用几乎相同。更为重要的是,前者耗费的获取成本较低。

在第1季度,Fiksu研究了6个在iOS和Android上运营相同应用的客户,关注其获取成本和忠诚用户转化率间的差异(游戏邦注:忠诚用户指那些 不断回到应用中并很可能为你带来盈利的人)。就获取单次安装的成本而言,Android比iOS低24%。因为上述盈利问题,我们可以推测iOS的忠诚用 户转化率应当较高。然而,我们发现的结果是,应用获得用户后,这两个平台间的忠诚率几乎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Android上获得用户的成本比 iOS低24%。

但是,在某些方面iOS确实比Android更具优势。比如,平板电脑市场上iOS处于统治地位。除了Kindle Fire外,没有Android平板电脑能够与iPad相匹敌。此外,iOS上的付费过程也更为强大。Fiksu数据显示,iOS上付费用户的忠诚度远远 超过Android。但是,因为Play的运算法则看重总下载量和使用量,市场中的这些问题终归会得到解决,Android上的应用也会取得一定的优势。

如何在Google Play上获得发展

很显然,许多应用在Google Play环境下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是有些应用确实表现得很棒。以下是我们认为有助于Android应用获得成功的技巧:

优秀的设计:提升应用竞争力的关键就是针对Android系统进行应用设计。许多开发者匆忙将iOS应用移植到Android上,结果得到的自然是优化 不佳甚至充满漏洞的用户体验。以ESPN为例,在近期的在线研讨会上他们表示公司的移植应用表现与预期存在偏差。当他们针对不同环境改变设计时,他们发现 Android系统上应用的表现与iOS无异。另一个例子便是游戏开发商TinyCo,他们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对系统的了解和设计。

分 清设备和操作系统支持的优先次序:因为Android系统的分裂性,开发者发现他们需要决定支持何种设备。所幸目前有近20种设备覆盖了80%的 Android市场,所以问题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同样,90%的Android设备支持2.2以及更新的版本。

展望未来:随着接受谷歌付费机制的用户越来越多,备受关注的盈利问题渐渐得到解决。正如上文所述,已经有证据表明情况正在迅速好转。此外,谷歌排名运算法则还更具优势。

利用较低的用户获取成本:许多开发者因为用户获取成本过高而抛弃iOS市场。Android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提升市场份额和测试新战略。

可借鉴的措施

下列可借鉴的措施将会使Android应用的回报达到最大化:

1、最大化应用标题的搜索潜力:找到你最成功的关键词,确保将其用于应用标题中。事实上,这一点对成功至关重要,或许你应当考虑更换应用名称,用最棒的 关键词来描述。将应用标题添加到应用描述中,用户很可能会因为搜索标题而看到内容。与iOS不同的是,Google Play中的搜索涵盖应用描述。

2、使用但不能过分使用关键词:尝试在应用描述中使用5次关键词。这会让搜索排名提升10到20位。超过5次便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要过分使用。

3、测试你的搜索参数:以上推荐是基于经验得出的结论,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搜索结果。

4、长期稳定的努力:Google Play排名运算法则倾向于长期用户获取,获取并保持用户满意度的应用会获得更高的排名。广告营销应当长期进行,维持2到3个月的时间,而不是像iOS市场那样短期聚集大量用户。

5、使用封闭循环属性,以长期用户为目标:因为留存用户会对应用排名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使用封闭循环影响能够确保你识别和利用可以带来忠诚用户的广告资源。

大胆地在Android上尝试各种营销战略。你也可以将其运用到iOS环境中,减少成本和风险。

结论

手机生态系统不断为品牌提供良好的成长机遇。虽然以iOS为中心的开发者额可以不断探索在UDID取消后维持成长的方法,但这样一来iOS就失去了发展 的机遇。Android有着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营销前景,更低的用户获取成本,而且在某些应用中,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也比iOS更高。也许,我们现在该 重视Google Pla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