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CTO 今夏离职创业 暂未确定领域

北京时间6月16日消息,Facebook首席技术官布莱特-泰勒(Bret Taylor)即将在今年夏天离开Facebook,未来计划在一家未决定的创业公司工作。

Facebook最近才上市,它能否保持企业领导力?泰勒的离去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特别当下媒体和投资者正对IPO混乱进行评估。泰勒曾负责Facebook的平台和移动业务,这对公司来说是关键领域,离职更显得重要。

在泰勒手下有两名高管,一名是维纳尔(Mike Vernal),它负责平台,而Cory Ondreijka负责移动业务。维纳尔于2008年从微软进入Facebook,领导原Facebook Connect项目,还曾负责平台、Open Graph开发。Ondreijka则在2010年进入Facebook,当时Facebook收购了Walletin,Ondreijka随收购企业进 入新东家。之前,Ondreijka在 Linden Labs和第二人生工作。

两年前,泰勒成为Facebook CTO,他是公司的公众人物,最近还主持了一些开发者大会。本周,当苹果宣布将Facebook整合到iOS 6时,泰勒就是上台的人物。

今天接受采访时,泰勒说他理解自己的离职会被认为是一种破坏,但他指出公司有大量的天才技术员工,他们由CEO扎克伯格领导。泰勒说:“我一直 与扎克伯格协作,现在我想再做一家创业企业。在IPO之后,在最近推出一些产品之后,我觉得时机正好了。”这里指的是与苹果的交易,Facebook Camera,还有App Center等。

泰勒之前曾在Google工作,他有很强的创业背景。离开Google之后,他创立了FreindFeed,它曾是一个流行的社交聚合网,后被 Facebook收购。泰勒说:“在Facebook的时光是职业生涯最令人满意的。”他说自己的离职只是硅谷常态的一部分。泰勒称:“在企业间流转的人 推动许多创新,所以不会在这事上在意太多。我十分相信,Facebook移动和平台领导能做好需要做的事。”

当问及他对Facebook有何担忧时,泰勒说成为上市的挑战高于内部。他说:“我们正在应付招来更多关注的文化变革,从一家面临诸多审查的私 企,变成一家拥有更多审查的上市公司。”泰勒认为Facebook有能力保持敏捷,因为它增长强劲,在科技方面仍会保持小团队运作。

至于自己的未来,泰勒说没有决定将关注的领域,但是会跟另一名Google前员工吉布斯(Kevin Gibbs)合作。

泰勒说他可能会关注自己作为消费者不理解的产业,正如他在Google地图项目时所做的一样。他说:“人们说我们必须有方向感,而制作地图只可以让感觉更好。结果证实如此。”

甲骨文发布 Sun ZFS Backup Appliance

甲骨文发布高效能备份解决方案SunZFS Backup Appliance,专为Oracle整合式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而设计,包括OracleExadata数据库机器、OracleExalogicElasticCloud及OracleSPARCSuperClusterT4-4。

在一般用途的储存系统中,OracleSunZFS为Oracle整合式系统的数据保护提供最快的复原速度,包含每小时20TB完整备份,以及每小时9.4TB的完整还原流量。而 SunZFS备份应用以极致迅速的备份性能备份特定数据,不需要额外的主机端软件或CPU资源,即可达到高速的备份效能。 OracleSunZFS经过Oracle整合式系统的测试、验证和支持,实现卓越的运行速度,操作简易且有助于降低成本。

Oracle软硬件整合技术,实现卓越的数据保护效能和极高的投资报酬率,在SunZFS透过最佳化可预测的自我修复(self-healing)功能,以及自动检测、判断潜在问题的故障管理架构,降低还原失败的风险。端对端的数据检查汇总功能亦可自动检查、修复损坏数据至位(bit)单位。

SunZFS运用OracleRecoveryManager(RMAN),以TCP/IP直接连接InfiniBand,比其它竞争解决方案表现出更卓越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且不需额外的服务器及昂贵的第三方备份软件。透过全面性的效能和最佳化的储存空间,加以完整执行甲骨文推荐的RMAN和累积备份程序,SunZFS放弃复杂而昂贵的数据保护程序。

SunZFS的Oracle混合列式压缩(HybridColumnarCompression;HCC),透过有效运用数据和系统,达成更高的投资报酬率,包含SunZFS在内的Oracle储存产品,是唯一能复制(clone)同时维持系统运行于HCC压缩数据库副本的储存解决方案。复制HCC压缩表格的快照无须耗用解压缩的效能,可同时用于测试和开发、质量保证、报表和额外的数据保护。

OracleSunZFS可快速、简易地配置、部署和管理,并提供高效能和高容量2种配置的选择,为用户预先安装机架及电缆,免除硬件调校。OracleSunZFS和甲骨文完整的软件堆栈整合,从Oracle应用软件到Oracle数据库、OracleVM及OracleExadata数据库机器、OracleExalogicElasticCloud和OracleSPARCSuperClusterT4-4。

甲骨文储存产品资深副总裁PhilBullinger表示,企业营运高度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的快速备份和复原对企业而言极其重要。OracleSunZFS专为Oracle整合式系统量身打造,充分利用软硬件整合的优势,以快速、简易、节省的成本为客户提供卓越效能,保护客户的数据,满足其严谨的还原时间要求。

搜索建议侵隐私?日男子状告 Google

日本东京一名男子,因为搜索引擎Google自动跳出的搜索建议,控告Google公司侵犯隐私权,不但要求Google停止搜索建议的功能,同时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失。

日本共同社报道,这名男子表示,当他在Google的搜索功能中,输入自己的名字,会自动补充与他无关的一连串讯息,包含一些犯罪行为,这让他很苦恼。

这名男子声称,他突然被前公司解雇,找工作也很不顺利,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如果用Google查他的名字,会出现一些对他造成诽谤的内容。这名男子曾经去函,要求Google删除相关内容,但一直没有得到Google的回应。

(编译/cnITinfo.COM)

域名新生意:ICANN新规引发互联网疆域战争

6月14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非营利国际组织ICANN称,其在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全球申请名单中,共收到1930个新顶级的申请。ICANN由此大赚特赚,仅此一役,就将约3.6亿美元吸入囊中。但吸金的不止只有ICANN,还有像黄道这样的公司。

据黄道公司副总裁李祥建透露,借ICANN即将公布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机会,其公司成功融资2000万美元。“在1930个通用顶级域名中,我们共获得18个通用顶级域名,这是获得融资的核心资产。”李祥建说。

黄道公司执行董事庄振宇则将他们的生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ICANN公布新规,是中国互联网产业‘40年一遇的机会’。过去,互联网核心资源的分配及规则制定均由美国主导,而这一次,中国首次有机会参与其中。”

庄振宇所谓的互联网核心资源,即包括根服务器,也包括IP地址及顶级通用域名。换句话说,ICANN公布新规,也同时引发了一场重划互联网疆域的战争。

 

域名争夺大户

按每个域名18.5万美元计算,如果1930个申请域名全部注册成功,ICANN将收到3.5亿美元的资金。其中,谷歌花费1887万美元申请102个顶级域名,印度巨头Directi集团斥资超过600万美元申请31个顶级域名。

但李祥建补充:ICANN收到的远不止3.5亿美元,18.5万美元是在没有竞争者时的价格,如果同一通用顶级域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竞争,注册价格则采取竞价方式,价高者得。

比如“.weibo”的顶级通用域名。对此,中国的腾讯与新浪展开了激烈竞价,李祥建预计,这一通用域名最桥头价格为数百万美元。此外,腾讯和新浪还竞争中文通用顶级域名“.微博”。此次ICANN组织首次开放通用顶级中文域名注册,此前全为英文。

记者了解到,在1930个域名中,有751个存在竞争,超过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域名后缀分别 是:.app、.home、.inc、.art、.blog等。而注册成功的企业或机构,除缴纳18.5万美元注册费用外,每年还要为每个域名缴纳2.5 万美元的管理费。这对ICANN来说,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中国区域此次共申请域名88个。李祥建统计,88个域名由约15家企业分得,而黄道公司独得18个通用顶级域名,算是此次顶级域名争夺中的大户。

根据ICANN公布的名单,中国机构申请的新顶级域名分为三类:一是提供公开注册服务的通用商务域名,如CNNIC申请了“.公司”和“.网络”两个中文域名;二是企业品牌域名,如中信申请的“.中信”、搜狐申请的“.sohu”;还有一类是地理名称域名。另外,也有企业申请“.我爱你”之类的时尚个性化域名提供公开注册。

域名新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域名数量不够是ICANN开放的动力。”Frost &Sullivan中国区总裁、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告诉记者:“就如同IP地址,IPV4地址不够用,升级为IPV6。”

李祥建认为,新顶级域名扩展后,意味着以往的“.com”、“.cn”之类的域名,今后可以用“.shop”、“.sohu”“.中信”的形式出现。这必然会改变其所在行业用户的域名需求格局,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而拥有18个域名、2000万美元融资后,黄道公司的业务也将充满想象力。“首先,可以做域名注册局的生意,就像现在的CNNIC,我们会成为域名产品提供商。”李祥建说,“其次,可以做万网这样的‘域名渠道商’的生意,面向最终用户销售域名。”

此前,李祥建曾在CNNIC工作多年。据他统计,中国域名渠道商约有30家。过去,CNNIC主要提供“.cn”域名产品,不做渠道商生意,未来黄道的角色可能是“域名产品提供商+域名渠道商”相统一。

除打域名提供商与域名渠道商的主意外,抢注顶级通用域名,还可以保护公司在某一领域的产品品牌及公司品牌。如除了腾讯、新浪为了“.weibo”、“.微博”大打出手外,奇虎360申请了“.shouji”、“.yun”和“.anquan”等四个顶级域名。在CNNIC曾与周鸿祎“打过仗”的李祥建认为,“域名显示了周鸿祎未来的业务版图”。

李祥建同时指出,此次新顶级域名面向全球开放申请,对中国公司无疑是一次与世界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保护自有品牌的好机会。此前,中国没有一个全球通 用顶级域名注册机构,“.cn”仅是中国区域顶级域名,而即使是CNNIC,也没有机会参与全球顶级通用域名分配及政策制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Google 搜索背后的数据

GoogleSearchInfographic_conew1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搜索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回车(或点击搜索框),等待。而对于搜索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从你开始搜索到获得结果的短暂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从 Google 发给 Mashable 网站的这副信息图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数据。

 

搜索之前

在你进行搜索之前,Google 的搜索爬虫已经走遍了整个网络,它们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将数据带回 Google 的服务器。网络就像是一本书,Google 的工作就是为图书建立目录。

Google 建立的目录,其容量已经超过 1 亿 GB。目前为止,Google 已经花费了 100 万个小时来构建目录。

搜索之时

从 查询开始到获得结果,搜索查询的平均旅行路程是 1500 公里。在此过程中,它可能经过全球不同的数据中心。根据 Google 的说法,1500 是一个平均数字,具体到每次搜索产生的路程不会这么长,因为 Google 总是会寻找最近的数据中心。在用户键入搜索查询的时候,Google 就开始提供对查询的预测,以减少键入时间,这就是 Google Instant。

排名

Google 的排序算法会根据 200 多个信号来决定相关结果。每年,Google 对排序算法有 500 多项改进。这些信号包括:

网页内容的新鲜程度;网站内容的质量;网页的地址和标题;其它网站对某特定站点的链接,以及这些链接的权威性;最好的搜索结果是什么,网页、图片、视频、新闻、个人结果等;网页上的单词;拼写检查;个性化(与你关联的人推荐的结果)。

搜索结果

搜索结果根据相关性排序,同时,Google 还提供了网页预览功能。

每天在 Google 上产生的搜索超过亿次;网页预览的平均加载时间是 1/10 秒;从 2003 年以来,Google 已经回答了 4500 亿个新查询;每天都有 16% 的新查询出现。

GoogleSearchInfo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