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不苹果,但已经不能不移动

 

在不久前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以后,苹果众望所归般的登上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并且持续高速攀升,现在已经超出美孚 40%。另外一个由 Google 开发的智能手机系统 Android,日激活量已经达到 85 万部,同样是在高速扩张中。而同时期昔日巨人诺基亚的迅速衰败,似乎让人产生了功能性手机已经就快只能在通讯博物馆里才能见到的错觉。

事实上呢?2011 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功能性手机仍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大约 70% 的份额,尽管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接下来要讨论到的内容没有触摸屏,没有应用商店,也不会有华丽的用户界面。我只想通过一系列小事,来回顾一下那些在今天看来日薄西山的老家伙们怎样和今天的智能机一样,安静而彻底的改变着这个社会。 

日历翻回到 2009 年底。那时候报纸上都是美国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的新闻。同时期在近乎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即将年满 28 周岁的慕容晓晓发行了一张专辑,其中有一首后来红的发紫的歌曲——《爱情买卖》。鉴于该曲的火爆程度,慕容晓晓在网络上被戏谑的称为“中国农业金属女 皇”。2009 年底才发行的这首歌,在华西都市报 2010 年 8 月 30 号的报道中提到其彩铃下载已经超过 7000 万,大约 700 万每月。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里提供个数据类比一下:微信是一年多以前腾讯发布的移动应用,马化腾几天前透露说微信装机量即将超过 1 亿(官方已经确认),折合一下也差不多 700 万每月。能和企鹅帝国即时通应用保持同样的月均装机量,“女皇”二字当之无愧。

“农业金属”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像是和“重金属,死亡金属,工业金属”一样是金属乐中的一个小分支;但其实这只是网络上恶搞出来的一个名词,指代范 围并不够清晰,但是一般来说包括中国本土音乐里吸收了摇滚金属风格,但又有明显乡土气息的那一派。同时又因为这类歌曲受到大量在外务工者们们的喜爱,被自 抬身价的文化人们称呼为“民工歌曲”。

在慕容晓晓之前,每年都有那么一两首特别流行的所谓“农业金属”。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最早的农业金属歌手,是另一个红的发紫的人物——刀郎。 2003 年底 32 岁的刀郎全国范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2002 年的第一场雪》,在几乎无宣传的情况下红遍大江南北,整个中国音乐圈为之震动。从那以后,“农业金属”香火不断。

过了很多年以后,有一天我忽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 03 年以前没有流行的“农业金属”?那时候有金属,也有农业,更有大量在外务工者。可是为什么没有脍炙人口的“农业金属”?这不科学啊!!

但是凡事存在必然合理,如果觉得不合理,那就再请重新分析一次。

从 03 年底开始,中国移动在几个试点地区开展了一种新业务,叫彩铃。一年以后,在 2005 年 CCTV 音乐颁奖典礼上,刀郎依靠彩铃下载的压倒性优势获得了“最佳彩铃歌手奖”。

作为一个词曲演唱自己包办,视觉造型没有加分,正式出道年纪偏大的歌手,刀郎的案例是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彩铃能够从推广方面改变商业音乐的 盈利方式。刀郎以前也自己花钱做过唱片,销量惨淡。按 04 年火爆的程度来说,这只能归结于宣传问题。当时北京几乎所有的音乐人都对刀郎的作品嗤之以鼻,没有公司的包装和推广,一个本来可以大卖的歌手毫无出头之 日。然而中国移动的彩铃业务成功的替代了唱片公司,并且最终效果好的惊人。

现在回过头来考虑一下以前的专辑宣传模式。唱片公司安排歌曲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打榜,可能是电台访谈,可能是电视台排行榜播放新 MV。这种宣传花费巨大,不依赖唱片公司,歌手无法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最终消费者。作为中间商的唱片公司在对内容的推广取舍上获得了过大的权力,音乐市场 的走向大多数时间被几个唱片巨头所控制,甚至出现了唱片公司想捧谁谁就红的不正常局面。

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有限,另一方面歌手的作品必须符合唱片公司的要求才能获得被宣传的机会。这种事实上的垄断并不利于唱片业的发展,各种黑幕相信大 家也并不陌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佳彩铃歌手”在市场份额层面上来说是公平的,也给了小唱片公司甚至独立音乐人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只有从这个时候开 始,刀郎,慕容晓晓等才有机会充分推广自己的作品,所谓的“农业金属”才开始有了生存的土壤。

那么彩铃是啥呢?功能手机上的 iTunes 原型。音乐来源从 USB 线变成了移动网络,这个转变不亚于以前只能去电影院的人家里都有了电视机。

人类有各种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现象。“农业金属”的需求不是忽然产生的,只不过这一次彩铃把这个巨大需求转换成了能够让每个人都看的见的数字,以及让市场震撼的巨大的影响力而已。

2010 年中国每百人手机 64 部,不久前三大移动运营商上报的数据表示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 10 亿。移动设备早已经透过社会的皮肤,深入到肌肉和骨髓,连接到了每一个细胞。不管你见,或者不见,他就在那里,有增无减。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这很遗憾,但是目前看来,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这个移动的世界了。

我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感到惬意,但是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多样性。印象里有个句式经常被用在文章里:在那场 xxxx 的大灾难以后,却有一小部分 xxxx 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也许这是我偏激的一个地方,但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风险控制的基本常识。虽然还在 Hard 模式里,但是仍然好过去玩缺德管理员开的《地狱火》资料片吧。

PS: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众歌手并不是很乐意自己被归类为“农业金属”。这里申明此文引用绝非讽刺意味,只是作为一个噱头使用而已。虽然《爱情买 卖》和《冲动的惩罚》被一些人评价为很俗,但是我很喜欢,并且在卡拉 OK 的时候顶着别人要跟我绝交的压力仍然点唱。我始终认为不是只有高雅艺术才能出好作品的。

微软资助开发商推 WP 应用 努力摆脱数量局限

《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由于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的市场份额很小,许多应用开发商不愿意为其开发应用。为了吸引开发商,微软采用了各种激励方式,甚至包括资助知名应用开发商外包Windows Phone版的开发。以下为原文梗概:

http://www.trbimg.com/img-4f71f042/turbine/la-fi-tn-windows-phone-nokia-low-price-2012032-001/600

技术与资金支持

如今,手机是各种应用的天下。微软决心下血本要在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推出几款声名赫赫的应用。应用开发者只需在一纸合约上签名。

去年,微软携手诺基亚挑战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这一联盟的最新成果是周日在美国上市的Lumia 900智能手机,这也是检验结盟威力的试金石。

但市面上数以万计的Apple和安卓设备应用并不支持内置微软Windows Phone软件的Lumia 900,许多开发者也不愿把精力和资金投入未经考验的较小市场。为此,微软给出种种甜头,包括免费向开发者提供手机,承诺在应用商店和Windows Phone广告中提供最佳位置等。微软甚至向应用开发者提供6万到60万美元不等的资助,以促进流行应用Windows Phone版本的开发,这也反映了谷歌和苹果的强势地位,后者无需为此买单。

当微软向移动社交网络Foursquare伸出橄榄枝时,Foursquare的商业发展负责人霍尔格•鲁道夫(Holger Luedorf)欣然应允。他说,“公司资源有限,必须物尽其用。但作为一个社交网络,扩展到所有平台尤为重要。”

Foursquare自身已有iPhone、Android和BlackBerry版本的研发队伍,但若非微软出资,Foursquare可能不会开发Windows Phone版服务。

幽默网站Cheezburger的首席执行官本•韩(Ben Huh)表示,微软的市场份额过低,不值得成立Windows Phone应用开发团队。但他同意与微软合作开发主打猫咪搞笑图片的应用,他表示,“微软搞定了一切,我们的工作变得很简单。”

微软Windows Phone的高级营销经理凯西•麦基(Casey McGee)证实微软向开发者提供了种种优惠条件,但并未透露已资助的应用名单。他表示,现有战线不够全面,“微软并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我们要再接再厉。”

应用商店缺乏应用

目前,微软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超过7万个,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Netflix、YouTube、气象频道、Amazon Kindle和水果忍者游戏,而苹果高达60多万个,安卓商店则有近40万个。分析人士表示,微软无需以量取胜,而应主攻能够凸显Windows Phone功能的主流应用。

尽管微软不遗余力,还是有许多火爆应用成了漏网之鱼,如流音乐服务Pandora、图片共享应用Instagram和Zynga公司的游戏等。全美独家销售Lumia 900手机的AT&T公司表示,销售人员将会力赞这款手机可用的应用,并向顾客演示。

上月,开发商Rovio表示Windows Phone版本的《愤怒的小鸟太空版》不值得开发,但当天晚些时候,Rovio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正致力于Windows Phone版本的开发。Rovio并未透露确切的发布时间,而双方均对前后一百八十度转变的原因三缄其口。

平台不受开发者重视

通常,微软的问题并不是开发者的冰冷拒绝,而是简单的因为平台不够流行。

甚至Facebook也不准备开发Windows Phone应用。Facebook发言人称,对于苹果和谷歌以外的平台,Facebook鼓励它们自己开发应用,经过Facebook认证后再发布。

微软在移动应用领域的弱势地位与其在PC时代对开发商的影响力形成鲜明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微软费尽心思让独立软件公司将Windows作为开 发应用软件的首选操作系统。随着Web时代的到来,微软的影响力渐渐衰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设计在浏览器中运行的服务和产品。后来,开发人员开始转向智 能手机和iPad,衰落速度愈发快了。

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沙拉•罗特曼(Sarah Rotman)称,微软的相对弱势是因为用户基数不够大。他说:“开发商只关注能带来利益的平台,而有用户的平台才能获利。”

凤凰网科技

多图带你深入苹果 Cupertino 总部,这个创造神奇的地方

苹果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Cupertino市,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企业总部了。没有特定的许可,甚至连苹果员工都不能进入某些房间,更不用说外人了。AppleGazette网站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苹果Cupertino总部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我们首次能了解苹果总部内部的秘密。 iPhone、iPad和MacBook Air等重新定义业界的设备就是在这里研发、设计出来的。

applehq-550x366.jpg

apple_lobby1-550x355.jpg

apple_hqatrium-550x167.jpg

apple_hqatrium2.jpg

apple_hqatrium3.jpg

apple_hqatrium4-550x828.jpg

apple_companystore1-550x368.jpg

apple_companystore2-550x368.jpg

apple_companystore3-550x368.jpg

apple_hq1-550x410.jpg

apple_hq3.jpg

apple_hq5-550x412.jpg

apple_hq6-550x412.jpg

apple_hq7.jpg

apple_hqmensroom-550x365.jpg

apple_hqwomensroom-550x365.jpg

apple_hqcafeteria2-550x412.jpg

apple_hqcafeteria3-550x733.jpg

apple_hqfoosball-550x412.jpg

apple_hqrecroom1-550x365.jpg

apple_basketball.jpg

apple_fitnesscenter1.jpg

apple_hqmeetingroom1-550x413.jpg

apple_hq2-550x439.jpg

apple_townhall1-550x359.jpg

apple_townhall2.jpg

apple_wirelesstestinglab3-550x343.jpg

apple_wirelesstestinglab2-550x343.jpg

apple_wirelesstestinglab1-550x343.jpg

apple_designfacility1-550x309.jpg

apple_hq4-550x412.jpg

乌班图创始人谈Ubuntu对Linux贡献

乌班图创始人谈Ubuntu对Linux贡献

 

说到对Linux社区的贡献,就在三月份LinuxFoundation发布的一份白皮书就列出了对社区贡献最大的前20名的公司。在这份名单中,你可以找到笔记熟悉的Linux系统的名字:Novell (现在改为 SUSE), Red Hat以及The Linux Foundation。竟然没有Ubuntu?对,再找一遍,还是没有乌班图!再仔细一看,微软都赫然在列,难道微软对Linux社区的贡献还要比乌班图大?马克·沙特尔沃思,作为乌班图的创始人,是这样回复的“我们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就是怎样简单易用!”

在回复CNET记者的邮件中,马克·沙特尔沃思接着解释说:“稳定和维护系统内核对于乌班图来说至关重要。在 Canonical(乌班图母公司)我们大约有25名内核工程师,确保系能能在从ARM构架到Xeon处理器都能够很好的工作。内核团队的工作就是确保乌班图能够在笔记本,服务器或者云端都能够很好的运行。他们负责乌班图版本发布中最常用的内核。”

接着马克·沙特尔沃思说:“我们的团队领衔ARM Tree整合,我们的Linux版本最受欢迎。我们还维护AppArmor,这是一个安全框架,确保其能够易用”。

在回答Ubuntu并没有在名单中,马克·沙特尔沃思说:“内核部分是乌班图用户体验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不会把研发内核作为我们首要目标。我们在Unity桌面环境保持领先,MAAS [Metal as a Service]和 Juju 等工具的加入使得Linux成为开发者的理想环境,让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用户都感受到Linux系统的独特魅力所在”。

的确,Linux 内核很重要,毕竟没有内核,就如要建立空中楼阁。但是正如马克·沙特尔沃思指出的那样,Canonical在社区的贡献不可忽视。毕竟Ubuntu是最流行的Linux系统,扩大了用户群。并且Ubuntu还成为其他系统的基础,例如 Linux Mint, Peppermint OS和 Turnkey Linux。尽管Ubuntu在Linux内核方面的贡献不大,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乌班图在其他方面的卓越贡献。

 

苹果Mac电脑安全神话遭Flashback木马挑战

腾讯科技讯(玉临)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安全行业的内部人士很早就知道Mac系统上不是没有漏洞的,而这两天广为人知的Flashback木马已让大众对苹果在安全上的措施感到不安。如果继续下去,Mac有可能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过去,苹果曾打造了Mac电脑不存在安全问题的神话,对外宣称苹果的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杀毒软件,Mac比其他电脑要安全得多,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而实际上,这是苹果刻意隐瞒Mac安全问题的做法。

然而,苹果的好日子可能很快就会到头了。在过去,苹果不重视恶意软件的问题,但现在他们必须要采取措施了,否则如此大的一个生态系统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可小视。过去那种只是在最新软硬件发布时才进行大规模安全更新的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了。

据悉,Flashback病毒已经感染了60多万台Mac电脑,而这部分用户并不是因为社会工程或其他途径才感染的病毒。俄罗斯杀毒公司Dr. Web表示,Flashback利用的是Java上的一个安全漏洞,从而悄无声息的攻击了Mac OS X操作系统。在2011年9月,Flashback病毒被捕获,该病毒把自己装扮成假的Adobe Flash播放器,从而对Java发起攻击。而苹果方面,只是在攻击发生之后才对Java打上了补丁。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苹果喜欢对外宣传,自己的安全性能是最优越的。而实际情况却是苹果Mac在桌面电脑市场上的份额很小,所以对黑客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而在Mac电脑的增速超过PC之后,情况很快改变了。在此期间,企业内部也开始越来越多的采购Mac。随着Mac进入企业领域,黑客们对Mac的兴趣也逐渐增加了。

据悉,苹果CEO蒂姆-库克很有可能会对安全问题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想当年应对供应链问题一样。不管怎么样,苹果都必须采取措施来处理安全问题了,既不能对安全问题过于自信从而招致黑客,也不能谎称自己的安全性完全不需要担忧。鉴于黑客攻击不断演化,在Mac平台上很有可能会出现微软当年的那种大规模安全事件。

以下是因为苹果的不作为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苹果不允许甲骨文对Java进行安全升级。如果能快速升级的话,最近的恶意软件安全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因为苹果习惯由自己而不是其他厂商来控制Mac的软件升级,所以升级的速度常常很慢,导致Mac电脑的漏洞暴露时间可能会更长。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甲骨文对Java进行升级。

苹果的杀毒更新机制老化,只在出现重大安全事件时才能使用数字签名进行更新。苹果其实知道Flashback病毒,因为已经有研究人员向其报告了,但它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

苹果用户完全不知道已被感染,也不知道如何求助。用户怎么会知道呢?苹果告诉他们,Mac电脑上没有病毒。虚假的安全感是苹果需要正确宣传的主要原因,苹果用户不能被蒙在鼓里。

杀毒厂商无法对Mac提供保护,因为用户认为这没有必要。

虽然安全行业内部人士早就知道Mac并不安全,但直到出现Flashback事件才让这一问题公开化了。苹果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将来的情况可能会更糟。